文物“解构”
真如塔刹为生铁浇铸,由铁质的覆盆、仰莲、七重相轮、宝盖、宝珠、宝瓶组成,高12.2米,重约15吨。
覆盆上刻有信士捐资献财祈求父母家人康泰平安等的铭文,仰莲上铸有十二片莲花瓣,七个相轮上刻有“七宝如来”名字。铜制宝瓶,鎏金,葫芦状,上有铭文,记载铸塔时间和宝瓶捐助铸塔的众多善男信女的名字。
真如塔刹“搬过四次家”。真如塔旧址位于禾城南门外南湖西侧,1970年真如塔拆除后,塔刹先被放置在紫阳街结核病防治所内,后被迁移到人民公园东面的一块区域内,再后来被放置到人民公园的土山上。
2008年10月,嘉兴博物馆将真如塔刹“搬回家”,并进行了保护性修复。清洗和除锈之后,专家在塔刹表面涂敷防锈材料,给塔刹穿上了无色的保护衣。2009年9月,古朴肃穆的真如塔刹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嘉兴市民面前。
真如塔旧址在原真如教寺内,始建于宋代,当时称仁王护国般若宝塔。
真如塔建成后,多次毁坏重建,最后重建的真如塔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建成。在风景优美的西南湖畔,真如塔成为当时嘉禾一景。其形制基本保留宋代旧观,高53米,塔基直径12米,可登临远眺。
1959年,因真如塔年久失修,塔刹出现倾斜。为了安全起见,塔刹被拆除。到1970年,真如塔被全部拆除,拆塔过程中发现一批明末塔砖和部分塔藏文物以及一部分佛经经卷。现这些文物为嘉兴博物馆收藏。

嘉兴“七塔八寺”的说法起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明清笔记中屡有提及。“七塔”是指嘉兴城内外的东塔、真如塔、壕股塔、铜官塔和三塔。“八寺”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是因为嘉兴历代著名佛寺屡有兴废重建,一般指精严讲寺、楞严讲寺、东塔讲寺、茶禅寺、天宁教寺、真如教寺、觉海寺、金明教寺。另一说是将祥符禅寺、水西禅寺列入,而将觉海寺和金明教寺排除。还有一说“八寺”是指精严讲寺、楞严讲寺、茶禅寺、天宁教寺、能仁寺、本觉寺、栖真寺、净相寺。

移入室内后的塔刹

壕股塔(2004年重建完成后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