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

文物故事
img
img

菱儿:嘉广集团少儿节目中心主持人

徐贤卿:嘉兴博物馆馆长助理

“吾庐何处,斜阳芳草村落。况有蔗芋闲田,竹梧旧径,客至堪杯酌。”这首词是朱彝尊《百字令·索曹次岳画竹垞图》中的句子,正是因为这首词才有了《竹垞图》。

菱 儿 徐老师,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其实就是《竹垞图》中的一个小角落,我想知道朱彝尊当时为什么要建造这样一座园子。

徐贤卿 他是很喜欢竹子的一个人,我们从现有的资料上能看到,他一共搬家十多次,每次搬家都会选择有竹子的地方。另外,我觉得文人都有一份爱竹情结,是高雅气节所在。

菱 儿 他为什么家住在这边,还要让曹岳来替他画一幅《竹垞图》呢?

徐贤卿 他可能是出于对家乡的思念,另外可能他觉得建了这么大的园子,放了很多书,却又回不去,心里很着急,就把整个园子的描述都写进他的诗里面,然后按照《百字令》所描述的画面,邀请当时比较有名的画家曹秋崖画了《竹垞图》。

菱 儿 之前看过一些资料,说朱彝尊《百字令·索曹次岳画竹垞图》一出,不管是看到过这幅画的人,还是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都纷纷作诗相贺。为什么它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

徐贤卿 这些应该是他在六十几岁的时候装裱在《竹垞图》后面的,看起来比较方便,整个都能看到。这样一种流传方法可能对于其他的文人有一些影响。比如,当时的一位著名学者阮元,他到曝书亭的时候,看到曝书亭已经很破败就组织人员修建它。

菱 儿 嘉兴市博物馆里面的这幅《竹垞图》的藏品是潘振镛所作的。

徐贤卿 这幅画是潘振镛所作,画给沈曾植的。

菱 儿 现在画稿和画作都在一起了,好像之前画稿是不在博物馆的,当时您经历过画稿拿到手这个过程吗?

徐贤卿 原本我们博物馆只有这幅画,大概几年前,我们从嘉兴一个藏家手上看到了这幅画稿,整个布局都是一致的,长短都差不多,我们可以判断那幅画是根据这个画稿画的。而且附带的画稿当中有一封信,是潘振镛写给他的弟弟潘振节的,里面提到有一个稿本画得很细腻,一共画了两个版本。2016年在香港的一个拍卖市场上也出现了这样一幅画,我觉得这两幅都是真的,应该没问题。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