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解构”
俑,古时丧葬中明器的一种,用以陪伴死者。汉俑,是中国古代陶俑制作的一个高峰。
该东汉彩绘抚琴俑,高35厘米,宽28.7厘米,裙摆最长处34.3厘米。束髻,端坐,着宽袖长裙服,长裙下摆置身后呈圆形曳地,膝上置一琴,琴头四弦孔,双手作抚琴状。模制,中空。发髻及衣褶处残存彩绘痕迹。整体碎裂修复。
1973年春,位于海宁长安的海宁中学在扩建操场时,发现了长安画像石墓并进行发掘清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海宁州志稿·卷八·茔墓》记载,传墓主人或为孙权的第三个女儿孙鲁育,故而当地俗称“三女堆”。
东汉时期,最出名的陶俑当属四川地区出土的川俑,国家博物馆的说唱俑即是代表。但在嘉兴地区,同时期的陶俑还是比较罕见的。
与彩绘抚琴俑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东汉彩绘跪拜陶俑,亦藏于海宁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