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解构”

文物“解构”

一滴壶通高3.8厘米,腹径4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2厘米。

一滴壶壶身呈梨形,将军帽式盖,圆口平沿无唇,环把、前斜小流(流口上翘,略低于壶口),鼓腹、收底。底沿向内微弧,不显圈足(内微圈足)。底有“惠”“孟臣”篆书小印款。全器光素滋润,呈褐红色,造型简朴。

明代文人饮茶推崇小壶,使得小壶很快风靡起来,成为茶器主流。明代茶艺行家冯可宾在《岕茶笺》中写道:“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

而张廷济曾收藏的这件孟臣壶容量不足70毫升,流口亦小,倒茶时只能一滴一滴地滴出,故名“一滴壶”,十分罕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img
img

张廷济(1768—1848),字叔未,嘉庆戊午(1798年)解元,此后至嘉庆己巳(1809年),屡次会试不中,遂绝意仕途,归隐结庐,以图书金石自娱。张廷济工诗词,风格质朴,善用典故,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喜收藏各类古器文物,收藏鼎彝、碑版及书、画甚多。

img

张廷济隶书轴(嘉兴博物馆藏)

img

张廷济所藏金石拓本(童衍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