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解构”
2025年09月26日
文物“解构”
这件墨绿色阳起石制良渚文化玉琮,高14厘米,射径上7.5厘米,射径下7.1厘米,射高各1.2厘米,孔径上6.2厘米,孔径下5厘米,上有神人兽面纹。1992年,该玉琮经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5300—4300年前的良渚文化由此引来关注的热潮。
嘉兴既是马家浜文化的命名地,也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域,全市已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多达113处,具有代表性的有南湖区东栅雀幕桥、大桥大坟遗址,秀洲区双桥遗址,平湖独山港镇平丘墩遗址,海宁盐官徐步桥、周王庙镇荷叶地遗址,海盐百步镇仙坛庙遗址,桐乡崇福新地里遗址等等,它们在良渚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桐乡市博物馆目前藏有良渚文化时期的文物近3000件。
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处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玉器,其雕刻纹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微雕杰作。有专家表示,以四五千年前的制作水平而言,当时的人们毕其一生或许只能制作出一件玉器,足见其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