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


常悦:嘉广集团音乐生活频率主持人
刘云峰:嘉兴博物馆副研究员
一滴壶,可以用八个字形容:个头不大,来头不小。
常 悦 刘老师,我们要介绍的文物是不是叫“一滴壶”?
刘云峰 是的。在介绍文物之前,我先问你个问题,你喜欢喝茶吗?
常 悦 还可以。
刘云峰 你觉得泡茶的话,是大壶好还是小壶好?
常 悦 我只知道茶好不好跟茶叶大有关系,跟茶壶也有关系吗?
刘云峰 是的。古语有云“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件文物,就是非常小巧玲珑的一滴壶。
常 悦 为什么叫一滴壶?
刘云峰 一滴壶,顾名思义,是因为它特别小。我们国家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具也非常讲究。喜欢喝茶的人,大部分都喜欢用小壶,但是即便是一般的小壶,它的容量也会在100毫升左右。而此件一滴壶,它的容量不足70毫升,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一把壶。而且它不仅壶形比较小,流口也很小,茶水只能通过小小的流口流出来。称它为“一滴壶”,可谓非常贴切形象。
常 悦 我知道这个一滴壶的全称叫“张廷济藏明末惠孟臣紫砂陶带盖一滴壶”,那张廷济和惠孟臣,他们有什么来头呢?
刘云峰 从这把一滴壶底款刻的“惠孟臣”几个字可以知道,这把壶的制作者是惠孟臣。惠孟臣是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制壶名家,尤其擅长做小壶。他制作的小壶可以说是蜚声中外,不仅在国内受人喜欢,而且远销海外,甚至欧洲皇室的银壶具也依照惠孟臣梨形壶的形制。惠孟臣制作的紫砂壶代表了中国当时最高的制作水平,而一滴壶便是惠孟臣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常 悦 这件作品可以代表咱们中国的壶形象,对不对?
刘云峰 对,可以代表中国的壶形象以及中国的茶文化。张廷济是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嘉兴著名的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张廷济对惠孟臣倾慕已久,他在得到这件紫砂壶后,为它特制了一个圆形的红木底座和方形的梨木盖匣,并且题字刻铭,携同他的外甥徐同柏和侄子张辛一起进行考证和刻铭。而且张廷济在收得此壶后,在红木的底座上刻下了“一滴壶值千金”六个字。
常 悦 一滴壶值千金,会不会太夸张了?
刘云峰 一点都不夸张。一滴壶紫砂细腻,而且形制精美,它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由清代的张廷济收藏和考证,又增加了它的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