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

文物故事
img
img

罗夏:嘉广集团交通经济频率主持人

沈刚:嘉善县沈家窑窑主

沈家窑主要生产京砖(又名“金砖”)。京砖是古时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有“一两黄金一块砖”之誉。京砖究竟珍贵在哪儿?它的烧制方法又有何特别之处?

罗 夏 嘉善窑墩最多的时候,有700多座,但现在只剩下几座,到底是什么让你把这座窑一直传承下来呢?

沈 刚 窑墩是我们家的主业,我认为它是我家的传家宝,所以就坚持了下来。

罗 夏 我特别好奇这个砖到底是怎么制作的,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古法制砖到底是怎样的?

沈 刚 第一步是选泥,把泥打成粉末状。然后沥浆,就像豆腐灶一样。沥浆之后经过沉淀,去头去尾去四边,取当中一点泥土做砖。泥坯阴干,阴干后再经过烧制、打磨和反复在油里浸泡,之后即可做成京砖。当时我们送到京城的砖,要从十块里面挑一块。有一句话叫“一正九负”,就是送十块砖头上去,上面只认可一块,所以有了“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

罗 夏 听了您的介绍,能感觉到京砖真的是非常珍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些比较有名的窑都分布在北方地区,嘉善有没有一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以作为窑墩的原料保证地?

沈 刚 嘉善为什么能做好京砖,主要原因就是泥土比其他地方的好,烧出来的砖头敲起来铛铛铛,声音很好。

罗 夏 能出产京城用的砖,其实也是对窑墩实力的认证。

沈 刚 为了证明沈家窑的技术没有失传,我做了一块世界上最大的金砖,150厘米×150厘米,作为我们沈家窑的“镇窑之宝”。

罗 夏 在传承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难关呢?

沈 刚 我接管窑墩的时候,正好是窑业的低谷。我们窑墩根本赚不到钱,不亏就很好了,全靠我父亲赚来的钱贴在里面。沈氏家族以前有很多窑,后来和合窑成了沈家窑剩下的最后两座窑墩,也就成为沈氏家族的传家宝了。所以当时我跟父亲商量,必须要搞这座窑。坚持到现在,至少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沈家窑已经成了省级文保单位,我个人也成了非遗传承人。对我来说,这一生值了。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