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


李春:嘉广集团新闻综合频率主持人
张丽敏:桐乡市茅盾纪念馆馆长
茅盾是中国当代文学巨匠,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他的家书是怎样的风格?他写给女儿沈霞的这封家书有何特别之处?
李 春 张老师,茅盾的女儿沈霞是一位怎样的女性?
张丽敏 我先讲讲茅盾。茅盾作为文学巨匠,1896年出生在乌镇,1904年在立志书院读书,立志书院就是现在茅盾纪念馆的一部分。1913年他考取北京大学,1916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从事文学事业。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倡导“为人生而艺术”,创作了大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作品,成为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
沈霞是茅盾的女儿,她1921年4月出生于上海,小名亚男。她遗传了茅盾先生的文学天赋,在上海培明中学读书的时候,国文老师对她的作文评价非常高。1945年8月,沈霞为了理想信念,非常执着地去了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做人流手术,不幸去世后就长眠在延安。
茅盾对痛失爱女刻骨铭心,他晚年手捧沈霞的高中作文本朗诵《秋》时,就感慨沈霞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文学基础好、文笔好,并且俄文又好,可惜去世得太早了。
李 春 茅盾与女儿沈霞的书信,现在一共保存下来几封?
张丽敏 我们现在讲到的这封信是最珍贵的,因为它是1944年10月沈霞跟南通的青年萧逸结婚登记时,茅盾给女儿的回信。他在信中讲到了择婿的标准,他希望女婿是一个生活上受过磨炼、力求上进的青年。他认为萧逸就是这样的一个青年,所以他很满意。这封信里面还讲到了茅盾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所以他信中讲到“离与你们见面不太远了”。
李 春 茅盾先生和家人留下的书信,咱们馆藏现在有吗?
张丽敏 我们现在馆藏大概有51封茅盾先生的家信。
李 春 这些信和他与女儿沈霞交流的信,内容有哪些不同?
张丽敏 书信大多都是茅盾在生活上、工作上和学习上对下辈的关怀,不仅体现了茅盾作为文学巨匠、文化部部长的担当,更体现了他在生活方面关怀和体恤下辈的大家风范。
李 春 除了在文学方面的指导,更多的还是在思想上对家人的引导。除了家书,还有其他文物吗?
张丽敏 还有非常珍贵的茅盾日记,现在我们正在整理,使它能更好地展现给观众,把茅盾更加生活化的一面展现给更多的读者,而不仅仅是让他以文学巨匠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茅盾致沈霞书信(1944年11月6日)

茅盾致沈霞书信(1944年11月12日)

茅盾致沈霞书信(194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