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在迄今为止绵延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大大小小独霸一方、称雄一时的帝国。它们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既创造过令人炫目的辉煌成就,又带来过令人切齿的巨大灾难。它们的兴衰更替构成了世界文明史的重要内容,它们为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本书所要介绍的便是其中之一——俄罗斯帝国。
提起俄罗斯,人们并不陌生。打开世界地图,首先映入人们眼帘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俄罗斯。它像一只巨大无比的北极熊横卧在欧亚大陆北部,令人肃然起敬,令人望而生畏,令人浮想联翩……人们也知道,这块辽阔无垠的土地上曾经爆发著名的十月革命(1917),建立过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面貌,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曾经打败过“武装到牙齿”的德国法西斯的野蛮侵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70多年后,这个国家又分崩离析,使多少人弹冠相庆,又使多少人扼腕叹息。人们都知道,这块土地上曾诞生过罗蒙诺索夫、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柴可夫斯基、列宾、列宁等许许多多举世闻名的杰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革命家。但说到俄罗斯帝国,说到它是如何 诞生、发展、强盛、衰落直至灭亡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本书将向读者展示这一切。
其实,在鼎盛时期,俄罗斯帝国囊括的土地和人口比现今的俄罗斯要大得多。1914年,俄罗斯帝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其领土总面积达2280万平方千米,占据欧洲的1/2和亚洲的1/3,相当于世界陆地面积的1/6,人口达1.69亿。而俄罗斯现今的领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46亿(2020),分别比俄罗斯帝国减少了500多万平方千米和2000多万人口。俄罗斯帝国堪称世界历史上众多帝国中最大的帝国之一。
然而,俄罗斯帝国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从最早的俄罗斯国家——公元882年建立的基辅罗斯算起,到1721年正式称帝国,经历了839年;如果从1263年建立的莫斯科公国算起,也历时458年,但其领土的膨胀速度却是惊人的。基辅罗斯建立时领土只包括小城堡基辅以及周围的一小块地方,100年后其版图已扩展至西起喀尔巴阡山,东迄顿河,北达波罗的海南岸,南抵黑海北岸,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千米。莫斯科公国建立之初,面积约为1300平方千米,领土仅包括莫斯科城堡及周围的一片林地,真可谓“小国寡民”。但200多年后,到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之时,其疆土已北达白海,南至奥卡河,西抵第聂伯河上游,东到乌拉尔山脉,面积达280万平方千米,成为欧洲版图最大的国家。此后,俄国的领土继续成倍增加,巅峰时期达2500万平方千米(19世纪70年代)。这种领土扩张速度,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中实属罕见。
俄罗斯帝国如此庞大的版图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的。从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帝国的历代统治者,似乎都有一种扩张领土的嗜好或无穷的贪欲。他们为了扩疆拓土,采用各种手段,或不惜屡屡发动战争,或派出殖民者逐步蚕食,或伙同几个强国瓜分,或威逼利诱私自侵吞,或狐假虎威伸张势力,或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首先,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满足其统治阶级——贵族地主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的需要和对财富的贪欲。俄国实行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严重束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他们便通过不断扩张领土、掠夺别国财富的办法来满足其需要和贪欲。其次,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建立大国霸权地位,为俄国的发展获取更有利的条件和利益。最后,不能不提到的是,俄罗斯统一国家是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孕育形成的。从基辅罗斯建立到莫斯科大公国统一罗斯全境这700多年的历史中,俄罗斯几乎始终处于战火之中,这就铸造了俄罗斯人勇武好斗的性格。这个国家如同登上了一辆飞奔疾驰的战车,不到精疲力竭,难以停下来。可以断言,如果不是革命风暴摧垮了俄罗斯帝国,如果仍然有机可乘,俄罗斯帝国的统治者是不会满足于已经获得的庞大版图的,他们必将继续扩张下去,直至统治全世界。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都曾绘制过称霸世界的蓝图。
到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经过几百年持续不断的扩张,经过历代君主苦心孤诣的经营,已建成一个庞大的帝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它凭借着辽阔无垠的疆土和雄厚的军事实力,打败了气焰骄横、不可一世、控制着大半个欧洲的一代枭雄拿破仑,创造了一时无与伦比的辉煌。而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又越出国境,挥师西征,绞杀了拿破仑帝国,把一顶顶被拿破仑打落在地的王冠重新戴到了欧洲各国封建君主的头上,重新把他们扶上国王宝座。最终,轮到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了,欧洲各国封建君主俯首帖耳听命于他,这位俄罗斯帝国皇帝颐指气使,挥斥方遒。此后,俄罗斯帝国不仅是欧洲大陆的霸主,也开始充当欧亚大陆的“宪兵”和“消防队”,哪里发生革命,便到哪里去镇压;哪里燃起烈火,便到哪里扑灭,它扮演了世界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角色。
俄罗斯帝国貌似强大,其实是一个外强中干的泥足巨人,是一个纸老虎。17世纪以来,当西欧、北美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当自由与民主的浪潮滚滚而来的时候,沙皇俄国却不断在强化农奴制和专制统治。在这里,沙皇至高无上,拥有绝对权力。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被束缚在地主、宫廷和国有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承担着沉重的劳役,还可被任意惩罚、买卖。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等“开明君主”进行过一系列改革,但他们都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俄罗斯帝国的内部发展与时代潮流太不合拍了,这就使得沙皇俄国内部矛盾重重,农民起义、民族起义不断发生,它成为欧洲农民起义最多的国家。1667年,沙皇俄国在法律上固定农奴制后仅仅18年,就发生了17世纪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斯杰潘·拉辛起义,它可以说敲响了农奴制的第一声丧钟。
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不只是农民。1825年12月,正当俄罗斯帝国在欧洲充当镇压革命的“宪兵”之时,后院起火。一批深受西欧自由民主思潮熏陶的先进贵族青年为在俄国实现自由民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举行了著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它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根基开始动摇,农奴制和专制制度出现了危机。1853年至1856年,沙皇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惨败,不仅使俄罗斯帝国丧失了欧洲霸主的地位,也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与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克里木战争惨败的教训、国内不断加剧的反抗斗争,迫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实行地方自治,改革司法、军事、教育等。
这一系列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也培育了俄罗斯帝国的掘墓人。其时,欧美先进国家已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一种新的更加革命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也已广泛传播,开始由“幽灵”转为实践。在俄国,自由民主思想已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的和风也渐渐吹来。俄罗斯帝国的人民要求的不是沙皇政府在保留沙皇专制制度前提下所做出的微小让步、所进行的不彻底的改革,而是彻底废除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诞生的无产阶级更是这一立场的坚决支持者和捍卫者。这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革命民主派、民粹派、君主立宪派、马克思主义者,八仙过海,各显其能。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和1914年沙皇俄国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是彻底暴露了俄罗斯帝国的落后腐朽,激化了国内的各种矛盾,也给革命人士提供了有利时机。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于1905年至1907年发动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一场革命的“总演习”,他们之后于1917年2月再次发动革命,一鼓作气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政权。腐朽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俄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描绘瓦良格人应邀为王的画作《海外来的客人》
描绘“基辅受洗”的油画
油画《伊凡三世撕毁金帐汗国索要贡赋的国书》
油画《伊凡雷帝杀子》
油画《莫斯科使团邀请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就任沙皇》
油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彼得大帝半身像
亚历山大一世戎装骑马像
油画《亚历山大一世率领反法联军通过巴黎凯旋门》
油画《亚历山大二世发布解放农奴诏书》
俄罗斯帝国大国徽(1882 年至1917 年版)
描绘十月革命的画作《布尔什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