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称臣:金帐汗国来袭
六、俯首称臣:金帐汗国来袭
13世纪初,正当基辅罗斯各公国忙于互相征战之际,远在亚洲腹地草原的蒙古部落狂飙突起,并铺天盖地而来,吞噬了中亚、西亚,吞噬了东欧、中欧,也吞噬了基辅罗斯。
早在唐朝时期,今内蒙古额尔古纳河上游一带就居住着一个被称为“蒙兀”(蒙古的唐代汉文译名)的部族。大约在唐代末年,蒙古一部逐渐西迁到斡难河(今蒙古国和俄罗斯的鄂嫩河)上游不儿罕山(今蒙古国肯特山)地区。当时,蒙古族尚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西迁后,蒙古人和中原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在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下,特别是铁器的输入促进了其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制度迅速瓦解,私有制日益发达,形成了世代当首领的“那颜”(蒙古语“贵族”的音译)和依附于他们的“哈剌抽”(蒙古语“平民”的音译)。各部贵族为了掠夺人口、牲畜,扩大统治地域,互相争战不休。在诸部争战中,蒙古乞颜氏贵族铁木真的势力逐渐壮大,先后打败其余各部,统一了蒙古诸部。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举行忽里台(大朝会),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建立。
成吉思汗雄才大略,他并不满足于只在蒙古草原上“弯弓射大雕”。蒙古帝国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成吉思汗首先向其近邻用兵,分别于1205年、1207年和1209年三次攻入西夏,迫使西夏称臣纳贡。紧接着,他全力攻打金朝,迫使金国皇室献上公主、金帛请和。在降服近邻后,成吉思汗开始劳师远征。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开始第一次西征。蒙古人本是游牧民族,个个身体剽悍,能骑善射,加之长期征战,人人骁勇无比,第一次西征便长驱直入,越过青藏高原,深入中亚,消灭了花剌子模国。然后,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继续西征。哲别和速不台率领的蒙古军攻城略地,过关斩将,接连征服波斯帝国、高加索诸国,又翻越高加索山脉,击败阿兰人和钦察人,直逼第聂伯河。
在第聂伯河一带游牧的钦察人的首领忽滩汗是罗斯诸公国中的加利奇公国的王公姆斯季斯拉夫·姆斯季斯拉维奇的岳父。他对即将来袭的蒙古旋风惊慌失措,只得向贤婿求援,说:“今天鞑靼人(这里指蒙古人)夺走了我们的土地,明天就来夺你们的土地。”姆斯季斯拉夫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但他也十分清楚自身的实力,知道单凭小小的加利奇公国很难抵御蒙古大军的金戈铁马,于是向罗斯各公国王公修书,建议共同抵御蒙古人的侵略。他在信中恳切地说:“弟兄们,如果我们不去帮助波洛夫齐人,他们就会隶属于蒙古人,蒙古人的势力就会更加无法抵挡。”他还提议在基辅聚会,共商大计。姆斯季斯拉夫的提议得到了几位罗斯王公的响应,他们在基辅聚会后一致决定同钦察人一道抵御蒙古人,认为与其在自家的城邦中打仗,不如在别人的土地上迎击敌人。
1223年初夏,罗斯诸王公率军偕同钦察人前往迎击蒙古军。在流入亚速海的卡尔卡河三角洲一带,罗斯军和蒙古军主力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姆斯季斯拉夫未和诸王公协商,便和几个年轻王公与钦察人一起冲入敌阵。也许蒙古军过于勇猛,也许被蒙古军的威名吓破了胆,钦察人最先招架不住,败下阵来,四下逃窜,这就扰乱了罗斯军的军心。蒙古军见状,乘胜追杀过来,罗斯军舍命抵抗,但最终仍然全军覆没,有6个王公阵亡,只有加利奇王公和沃伦王公幸免于难,率残部脱逃。
这场激战正酣时,基辅大公姆斯季斯拉夫·罗曼诺维奇却和其他几位王公驻扎在附近的山寨按兵不动,袖手旁观。结束战斗后,蒙古军便掉头包围了剩余罗斯军的兵营,发起了猛攻。罗斯军拼死抵抗了三日,获得可保全性命的许诺后缴械投降。然而,蒙古军却违背诺言,将投降的罗斯王公和官兵全部杀死,罗斯军无一生还。
蒙古军在击败罗斯军后,继续向北进犯,但他们在伏尔加河一带遭到保加尔人的袭击。此时,蒙古军西征已经历时4年,跋涉路程也逾万里,长期连续作战与跋涉使蒙古军损失惨重,疲惫不堪,亟须休整。于是,哲别和速不台下令掉头东向,经哈萨克草原返回本部。
需要指出的是,蒙古军无论在对其近邻用兵还是在远征中,所到之处,肆意烧杀掳掠,野蛮至极,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社会造成极大损失,在世界历史上书写了悲惨的一页。
哲别和速不台返回本部后,成吉思汗对他们取得的辉煌战果极为高兴。1227年,成吉思汗命令长子术赤准备第二次西征,进一步拓展蒙古帝国的领土,但他们二人当年都去世了,第二次西征暂时搁置。随之,蒙古帝国也分裂为四个汗国:长子术赤的汗国(由其子拔都继承),领有额尔齐斯河以西的土地,包括北高加索、土库曼、花剌子模和伏尔加河流域;次子察合台的汗国,领有花剌子模以东的中亚地区;三子窝阔台继大汗位,领有蒙古本部和中国北部;四子拖雷的儿子旭烈兀领有中亚西部、波斯、伊拉克和南高加索。
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命拔都进行第二次西征。如果第一次西征只伤及基辅罗斯的皮肉的话,第二次西征则给基辅罗斯带来了灭顶之灾。厄运首先降临在罗斯的梁赞公国头上。1237年冬,蒙古军打到了梁赞公国,勒令其投降,缴纳全部财产的1/10作为贡赋。梁赞公国王公尤里·伊戈列维奇颇有骨气,他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如果我们都死了,那一切都属于你们!”同时,梁赞王公派人向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切尔尼哥夫公国求援,但这两个公国只求自保,不愿出兵。梁赞公国只得孤军奋战,拼死防守,阻挡蒙古军的进攻。经过5天激战,梁赞军寡不敌众,梁赞城被攻陷,蒙古军烧杀抢掠,彻底摧毁了梁赞公国。
紧接着,厄运便降临到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头上。蒙古军在毁灭梁赞公国后便向弗拉基米尔城杀来,大公尤里·弗谢沃洛多维奇此时深悔未去援助梁赞公国,他决心效法梁赞王公拼死抵抗,与公国共存亡,并大义凛然地表示:“我们宁肯死在城门口,也决不让蒙古人进城。”话虽如此,他还是借征集力量之名逃出城去,留下了年轻的王子守城。1238年2月初,蒙古军包围了弗拉基米尔城,经过猛烈攻打,攻破城池,又是一番烧杀掳掠,然后挥师北上,包围并消灭了尤里·弗谢沃洛多维奇的军队,尤里大公阵亡,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沦陷。这样,蒙古军很快征服了整个东北罗斯。根据史书记载,一个月之内,蒙古军就攻占并焚毁了包括莫斯科在内的14座城市。
之后,蒙古军向西北挺进,企图攻占诺夫哥罗德大公国,但沿途多为沼泽森林,行军不便,转而南下,诺夫哥罗德大公国幸免于难。
1240年深秋,蒙古军打到了基辅。基辅大公米哈伊尔·弗谢沃洛多维奇闻风丧胆,狼狈逃窜。但守将德米特里英勇不屈,率领全城军民坚持防守。蒙古军使用攻城槌等攻城器日夜攻城,守城军民拼死抵抗。同年11月19日,基辅城被攻破,基辅军民又在市中心筑起工事抵抗。蒙古军在付出巨大伤亡后最终占领了基辅。基辅罗斯至此灭亡。
蒙古军在占领基辅后继续西征,首先征服了罗斯的加利奇-沃伦公国,然后越出罗斯国境,击败波兰、匈牙利等国,一直打到亚平宁半岛东边的亚德里亚海边。1242年冬,拔都在获悉窝阔台大汗的死讯后率师东返,回到伏尔加河下游的大营,并在那里兴建了萨莱城,作为术赤汗国的国都。因拔都立国于钦察草原,穆斯林史家称术赤汗国为钦察汗国。罗斯人则因拔都大营的大帐为金顶,把他的汗国称为金帐汗国。
此时,除诺夫哥罗德公国外,罗斯诸公国都被蒙古军征服,变成了金帐汗国的臣属国。诺夫哥罗德公国虽未被占领,也不得不臣服于金帐汗国。蒙古军对罗斯的征服使其遭受了空前浩劫。如:蒙古军攻占基辅后毁城屠民,数年后教皇派往蒙古的使者普兰诺·加宾尼途经此地时,看到的仍是一片白骨遍野的景象,昔日人烟稠密、繁荣壮观的基辅只剩下不到200所房子。蒙古军队血腥屠杀,掳掠人口,罗斯男人损失过半,罗斯大地“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同时代的一位作家描绘道:“父兄之血似流水浸润土地,无数兄弟子女被俘虏,田园荒芜,草木丛生,伟业沦丧,美景消亡,财富……劳动所获尽为歹徒所僭窃……土地悉为异族所掠夺。”从此,罗斯人民遭受了蒙古王公贵族长达200多年的野蛮统治和掠夺。
金帐汗国对罗斯的统治并没有采取直接占领的方式,而是通过其藩臣——各公国的王公进行统治。对愿意向金帐汗称臣纳贡的王公,金帐汗便任命其为该公国的王公,让他们继续统治该公国;对不忠顺者则予以镇压。同时,金帐汗国册封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的新大公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为弗拉基米尔大公,作为金帐汗在罗斯的代理人,统治全罗斯,并要求各公国王公服从其领导,如有不服,便予以清除。1245年,切尔尼哥夫王公米哈伊尔·弗谢沃洛多维奇不服弗拉基米尔大公的管辖,金帐汗拔都便将其召到国都萨莱杀害了。加利奇-沃伦王公丹尼尔·罗曼诺维奇本想和弗拉基米尔大公争权夺利,见状立即服从弗拉基米尔大公,这才保全了性命。
罗斯人既然成为金帐汗国的臣民,就得向金帐汗缴税纳贡。1257年,蒙古大汗蒙哥派特使来罗斯进行户口调查,登记造册,作为征收贡赋、征集军队、摊派徭役的依据。罗斯人被强迫缴纳全部财产的1/10,违者即被卖身为奴。当时有首民谣唱道:
谁个没有钱,
就要他的子女;
谁个没有子女,
就要他的妻;
谁个连妻子也没有,
就把他脑袋砍去。
缴税纳贡的沉重负担完全落在了贫苦百姓的头上,而有钱的王公、贵族、教会则被免除赋税,享有种种特权,蒙古统治者企图以此来拉拢罗斯王公,使他们成为帮助其统治的工具。
为了加强对罗斯的控制,蒙古统治者在罗斯实行八思哈制度。“八思哈”为突厥语,意为“镇守官”。根据这一制度,罗斯各公国建立由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组成的军事政治组织,由蒙古指挥官来统领。八思哈的主要任务是监督罗斯各公国缴纳贡赋,充当社会宪兵,监视罗斯人的政治生活,防止和镇压反抗行动。
蒙古统治者对罗斯人的血腥屠杀、疯狂掠夺与野蛮统治必然遭到罗斯人的激烈反抗。这种反抗在罗斯沦亡不久就开始了。在反抗蒙古统治的斗争中,有个小公国悄然建立并迅速崛起,成为金帐汗国的掘墓人,并为未来强大的俄罗斯帝国奠定了基础,这就是莫斯科大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