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时代:红太阳的光芒

四、圣徒时代:红太阳的光芒

斯维亚托斯拉夫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兄弟相阋,上演了一出古今中外常见的宫廷中为争权夺利而手足相残的悲剧。长子雅罗波尔克杀死了弟弟奥列格,弟弟弗拉基米尔又杀死了哥哥雅罗波尔克。最后,大公权力落在了弗拉基米尔手里。这实际上也是从基辅罗斯到俄罗斯帝国不断发生的父子兄弟为争夺王位骨肉相残的一系列悲剧的序幕。

弗拉基米尔在位35年(980—1015),是基辅罗斯诸大公中较有作为的一位,当时流传的民间口头文学《壮士歌》颂扬他为“红太阳”。兄弟相争期间,一些原来归顺基辅罗斯的部族乘机叛变,不再向基辅罗斯纳贡称臣。弗拉基米尔首先对这些部族用兵,平息了叛乱,然后继续对外用兵,先后向今波兰、立陶宛、匈牙利等地进攻,占领了大片领土。至此,基辅罗斯的版图最终形成,它东起顿河,西迄喀尔巴阡山,北达波罗的海南岸,南至黑海北岸,总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500万,成为当时东欧的一个强国。

为了保卫王国的边境不受侵犯,保障基辅等重要城市的安全,弗拉基米尔在基辅罗斯境内修筑了许多由城堡、要塞、信号塔等组成的防御工事。这些工事主要是沿河岸修建的。如:他在第聂伯河左岸修建了一系列防御工事,在苏拉河沿岸建立了一道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建在基辅罗斯和游牧部落的交界地带,它虽不及中国的万里长城那样悠久绵长坚固,但也存在了200年之久,在防止游牧部落的偷袭侵扰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公元988年,东罗马帝国军事将领巴尔德斯·福克斯发动叛乱,皇帝瓦西里二世无力镇压,只得向东欧强国基辅罗斯求救。但弗拉基米尔并未立即允诺,而是提出了一个条件:他要娶皇帝瓦西里二世的妹妹安娜公主为妻。说起这弗拉基米尔,他虽然在政治上是个有作为的大公,他在生活上却是个十足的好色之徒。弗拉基米尔妻妾成群,嫔妃如云,史书记载他有妾800人。他久闻东罗马皇帝有个妹妹仍待字闺中,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就朝思暮想,意欲得之。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东罗马皇帝知道弗拉基米尔是个淫荡之人,并不想把自己心爱的妹妹往火坑里推,但如今国难当头,国事为重,必须忍痛割爱。为了使妹妹免受侮辱,东罗马皇帝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要弗拉基米尔皈依基督教,东罗马便答应这桩婚事。东罗马皇帝企图以基督教的清规戒律来约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欣然应诺。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协议。弗拉基米尔派出6000人组成的大军,打败福克斯,平息了叛乱。

然而,东罗马皇帝这时却食言了,不愿将妹妹嫁给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闻讯大怒,立即统率大军向东罗马发动进攻,占领了克里木半岛南端的东罗马重镇赫尔松,并派使臣警告东罗马皇帝,如再不把安娜公主送到赫尔松,便派兵踏平君士坦丁堡。东罗马皇帝见势不妙,只得将妹妹安娜公主送到赫尔松和弗拉基米尔完婚,弗拉基米尔则遵照诺言在那里受洗为基督徒。

基辅罗斯原为多神教国家。在罗斯人当时信奉的神中,主神斯文托维特是最高神——诸神之王,他既是战神,也是保佑富足的神;大神佩伦是雷电之神,同时也司战争和锻炼;贝洛伯格是光明与太阳之神;西丝拉伯格是月亮女神;女神西瓦是主司爱情、美丽和繁衍的女神。此外,还有掌管善恶的神,主宰风雨雷电等的神,主司农作物的神,等等。

弗拉基米尔皈依基督教后,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下令将其他神像或砸碎或焚烧。他下令把佩伦的神像绑在马尾上,从山上一直拖到河边,让几名臣僚用权杖敲击后扔到河里。然后,他下令基辅全城的人都到第聂伯河支流博恰内河的河口受洗。他声称:“谁要胆敢不到河边去,无论你是富人或穷人,还是乞丐或奴隶,一律将是我的敌人!”同时,他还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教堂,招募贵族子弟到东罗马学习经书。这些人学成后被委派到各地教堂担任神父,给全国城乡居民施洗,传经布道。他拿出本人总收入的1/10,在基辅建造了什一教堂(又称圣母升天教堂)。从此,基督教传入基辅罗斯,成为东斯拉夫人共同信奉的宗教,直至今日。顺便说一下,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为天主教(罗马公教)和东正教(希腊正教),东斯拉夫人遂成为东正教徒。

基督教的传入促进了基辅罗斯的社会发展。基辅罗斯大公通过众多神职人员的传经布道活动,要人们多行善,不作恶,忍受苦难,逆来顺受,以便死后升入天堂,这自然有利于维护他们的统治。反过来,大公们不断把土地赏赐给为维护他们的统治立下汗马功劳的教堂、修道院,使教会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加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力量,促进了封建关系的形成。

基督教的传入也促进了基辅罗斯文化、教育及各种艺术的发展。基督教传入之前,基辅罗斯境内尚未统一的文字。公元9世纪中叶,希腊人西里尔和美多德两兄弟奉东罗马皇帝和君士坦丁堡最高主教之命开始在斯拉夫人当中传教。出于传教的需要,他们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字母,用来记录和表达斯拉夫人的语言。基辅罗斯皈依基督教后,西里尔兄弟创造的文字所翻译和编撰的祈祷文献和宗教著作也随之被引入基辅罗斯,从此西里尔字母在基辅罗斯被普遍采用。同时传入基辅罗斯的还有标点符号,制造兽皮纸、墨水、颜料等书写材料的技术,以及书籍装订的技术。统一文字及相关技术的使用,为教育、文学、史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辅、诺夫哥罗德等重要城市出现了专供贵族子弟读书学校,作为传授知识中心的修道院如雨后春笋般在基辅罗斯各地建立。11世纪末,基辅罗斯的各大修道院的教育水平已与西欧相差无几。与此同时,罗斯人开始大量翻译东罗马的宗教、神学、历史、地理、文学等领域的作品,并编写和创作本国的历史、文学等领域的作品。10世纪末11世纪初,基辅和诺夫哥罗德开始编写最早的编年史。12世纪,罗斯各公国和城市已修史成风,许多修道士、神父、主教、官员,乃至王公,都乐此不疲,《往年纪事》便是这一时期完成的。在艺术方面,大大小小遍布各地的教堂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于一体,是这些艺术的集中体现。弗拉基米尔出资建造的什一教堂是罗斯第一座石砌结构建筑,共有25个圆顶,十分雄伟,可惜在1240年被蒙古入侵者焚毁。始建于1037年(一说1011年)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更为壮观,它仿照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修建而成,石砌结构,呈正方形,顶端是13个“洋葱头头”圆顶,内部以大理石和水磨石装修,并装饰着大理石的半壁浅浮雕、镶嵌画和彩绘图,显得富丽堂皇。它至今仍几乎完好无损,可谓基辅罗斯建筑的杰作。据史书记载,11世纪,仅基辅一地就有教堂几百座。那一座座金光闪闪、雄伟壮观的教堂使来往游客叹为观止,同时代的不来梅编年史家亚当把基辅称为“东方的明珠”。

此外,基督教传入后,基辅罗斯成为基督教国家,这就更密切了基辅罗斯和东罗马帝国的关系,加强了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扩大了基辅罗斯同其他欧洲国家的联系,这些都有利于基辅罗斯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基辅罗斯的国际地位,使它跻身于欧洲文明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