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相残:王冠的诱惑

五、骨肉相残:王冠的诱惑

1015年7月15日,弗拉基米尔大公病逝。弗拉基米尔共有10子2女,除早逝者外,他的儿子都在各地镇守,只有斯维亚托波尔克在基辅。斯维亚托波尔克生性狠毒,早就觊觎大公位,天赐良机,他决心干掉所有兄弟,一个人统治罗斯国家。他接连派人刺杀了鲍里斯、格列布和斯维亚托斯拉夫三个兄弟,然后在基辅就任大公位。这使他获得了“恶棍”的骂名。

当时,镇守诺夫哥罗德的雅罗斯拉夫获悉亲兄弟接二连三地惨遭屠杀的消息后十分震怒,知道如不动手除掉斯维亚托波尔克,他自己也将遭毒手。于是,雅罗斯拉夫率领4000人的军队前去讨伐并打败了斯维亚托波尔克,占领了基辅。

斯维亚托波尔克战败后,逃到波兰,向岳父——波兰国王波列斯瓦夫求援。波列斯瓦夫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力大无比,作战勇敢,人称“勇敢者”。他看到爱婿落难,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何况,他只要扶爱婿坐稳江山,就可乘机夺回被基辅罗斯占领的土地。于是,他亲率大军,直趋基辅。雅罗斯拉夫闻讯后,率军迎击,但被打得大败,逃回诺夫哥罗德。斯维亚托波尔克重新占领了基辅,波列斯瓦夫则携带着掠夺来的大量财宝返回波兰,顺便占领了被弗拉基米尔夺去的切尔文等地。

雅罗斯拉夫逃回诺夫哥罗德后,心灰意冷,本想流亡海外,但表叔康士坦丁·多布雷宁率众砸毁了雅罗斯拉夫的船只,表示要破釜沉舟,誓与斯维亚托波尔克决一雌雄。雅罗斯拉夫深受感动,重整旗鼓。他同瑞典国王奥洛夫·舍特康努格结盟,娶其女因格戈尔德公主为妻,赢得了瑞典的支持,又招募了大批瓦良格人,重新杀了回来,再次占领了基辅。斯维亚托波尔克兵败后又向佩切涅格人求援,搬来救兵,和雅罗斯拉夫决战,再次战败,狼狈逃窜,最后病死在波兰和捷克之间的荒原上。

然而,基辅罗斯内争并未就此结束。1024年,雅罗斯拉夫的另一个兄弟,远在亚速海附近的特穆托罗坎坐镇的姆斯季斯拉夫率军侵入罗斯内地。经过两年对峙,兄弟俩都厌倦了这种骨肉相争的生活,他们举行谈判,缔结了和约,规定两人分河而治:第聂伯河左岸由姆斯季斯拉夫占据,右岸归雅罗斯拉夫统治。从此,两兄弟相安无事。1034年,姆斯季斯拉夫无嗣病故,雅罗斯拉夫接管其权力,基辅罗斯复归统一。

雅罗斯拉夫在位35年(1019—1054),是基辅罗斯最有作为的大公之一。他学识渊博,人称“智者”,在位期间竭力传播基督教,在全国兴建了许多教堂,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诺夫哥罗德同样辉煌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即是这一时期兴建的。他还派人抄录、翻译了大量希腊经典著作,在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内建立了一个很大的图书收藏室,把它们收藏入内。他本人则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每日诵读《圣经》,还常常到教堂做礼拜。雅罗斯拉夫还制定了《雅罗斯拉夫法典》(又称《最古老的罗斯法典》),这部法典同后来的《雅罗斯拉维奇法典》《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法规》等共同构成《罗斯法典》。《罗斯法典》的颁布标志着基辅罗斯的封建社会正在走向成熟有序,是研究11世纪至12世纪基辅罗斯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重要史料。

雅罗斯拉夫不愧为“智者”。76岁那年,他病入膏肓,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把几个儿子叫到病榻前,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死之后,你们兄弟要和睦相处。你们是手足,如果你们互相友爱,上帝将同你们在一起,帮助你们战胜敌人;如果你们陷入仇恨、纷争和内讧,便会自取灭亡,将使先辈缔造的国家毁于一旦。”然后,他宣布传位于长子伊兹亚斯拉夫,要其他儿子像遵从父命那样服从长兄,要长子帮助受欺侮的弟弟。同时,其余几个儿子各有所封:斯维亚托斯拉夫任切尔尼哥夫大公,弗谢沃洛德任佩利亚斯拉夫大公,伊戈尔任弗拉基米尔大公,维亚切斯拉夫任斯摩棱斯克王公。

雅罗斯拉夫死后,他的几个儿子起初还能和睦相处,但不久便发生内讧。1073年,次子斯维亚托斯拉夫联合三子弗谢沃洛德打到基辅,赶走长兄,自任大公,伊兹亚斯拉夫亡命波兰。4年后,伊兹亚斯拉夫率波兰军返回基辅,赶走弗谢沃洛德(斯维亚托斯拉夫已死),恢复大公位,弗谢沃洛德退踞切尔尼哥夫。不久,斯维亚托斯拉夫之子奥列格和维亚切斯拉夫之子鲍里斯联合进攻叔父弗谢沃洛德,弗谢沃洛德败逃到基辅求援,伊兹亚斯拉夫和弗谢沃洛德联合出击,大败奥列格和鲍里斯,奥列格逃亡,鲍里斯被杀,伊兹亚斯拉夫也阵亡,弗谢沃洛德继大公位。1093年,弗谢沃洛德病逝,伊兹亚斯拉夫之子斯维亚托波尔克继基辅罗斯大公位。至此,智者雅罗斯拉夫的几个儿子全部亡故,争权夺利的斗争转移到了其孙子辈。

1097年,南方草原的波洛夫齐人不断侵扰基辅罗斯,雅罗斯拉夫在各地出任王公的6个孙子,聚集在柳别奇,商议道:“我们为什么要相互挑起纷争,毁灭罗斯国家呢?波洛夫齐人劫掠我们的土地,他们最高兴挑起和看到我们之间的战乱。从现在起,我们要齐心协力地保卫罗斯国家,保卫各自的世袭领地。”他们亲吻十字架,宣誓道:“今后,如若有谁对他人图谋不轨,我们和正义的十字架将一致诛伐他!”这就是俄罗斯历史上的柳别奇大公大会。这次会议改变了雅罗斯拉夫确定的基辅罗斯大公和各领地王公由众子从长到幼次第继承制,确定各领地世袭,基辅大公仍由上位者轮流坐庄。这样一来,基辅罗斯实际上陷入了分封割据的局面,基辅大公丧失了对其他领地的政治控制。

在柳别奇大公大会上,弗谢沃洛德之子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1053—1125,本名为弗拉基米尔·弗谢沃洛多维奇)分到了佩列亚斯拉夫、斯摩棱斯克、罗斯托夫和诺夫哥罗德。1113年至1125年,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出任基辅大公,他一度团结罗斯诸公国,中兴了基辅罗斯。俄罗斯历史著名的莫诺马赫王冠就是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从东罗马帝国获得的。

到了12世纪中叶,基辅罗斯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大公国和公国。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经过短暂的辉煌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