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父”:彼得大帝横空出世
五、“国家之父”:彼得大帝横空出世
1672年5月30日,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洪亮的钟声打破了莫斯科黎明前的宁静。紧接着,首都各教堂和修道院的几百口大钟应声而响,彼此呼应,整日不绝。钟声向人们宣布皇室添丁了。
这个新生儿不是别人,正是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任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的孙子,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第三子,为阿列克谢的第二任妻子纳塔利亚·基里洛夫娜·纳雷什金娜所生。沙皇阿列克谢的第一个妻子叫玛丽亚·伊利尼奇娜·米洛斯拉夫斯卡娅,她为他生了13个孩子,但奇怪的是,女孩儿个个长得结实健壮,男孩儿却个个体弱多病:三个幼年夭折,仅有两个幸存下来,一个叫费奥多尔,患有败血症;一个叫伊凡,智力发育不全。在这种情况下,小彼得降生到人间,阿列克谢沙皇喜出望外,对其疼爱有加,寄予厚望。
1676年,沙皇阿列克谢突然病逝,15岁的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继位。其时,小彼得还不满4周岁。但费奥多尔福浅命薄,仅在位6年就一命呜呼了,也没有给自己留下血脉。就这样,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在宫廷内展开了。
这场斗争是围绕究竟应该由伊凡还是彼得——老沙皇阿列克谢仅存的两个儿子——继承皇位展开的。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坚决主张由伊凡继位,他们早在费奥多尔在位时就操纵费奥多尔,把持了朝政,把纳雷什金家族有影响的朝臣赶出了宫廷。该家族的核心人物是伊凡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此女非同寻常,野心勃勃,觊觎皇位,企图操纵智力迟钝的弟弟伊凡把持朝政。纳雷什金家族则坚持拥立彼得为沙皇,但该家族没有任何有声望的人物。当时,在克里姆林宫聚集了许多大贵族、高级神职人员、大商贾,以及一般市民的代表,商讨确立新沙皇的问题。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和纳雷什金家族唇枪舌剑,争执不下。出人意料的是,看破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阴谋的大牧首站在了纳雷什金家族一边,支持彼得为新沙皇。大牧首的建议获得了众多不满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人士的支持。就这样,两大家族最终达成妥协,伊凡和彼得同时即位为沙皇,史称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由彼得的母亲纳雷什金娜摄政。
然而,斗争刚刚开始。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和索菲娅公主不甘心,他们制造谣言,蛊惑人心,企图利用近卫军夺回全部权力。近卫军是伊凡四世时期建立的,主要由手工业者、商人组成。他们使用火器,带有家属,一面执行武装任务,一面经营小手工业和商业,由政府发给现金军饷、军服和食物,任务是守卫京城。这是一支特种军队,享有许多特权。费奥多尔在位时,他们的一些特权(如免税贸易权)被取消。同时,近卫军的长官一般出身贵族,他们欺压士兵,克扣军饷,随意惩罚士兵,剥削他们的劳动。这些都引起近卫军士兵的强烈不满。索菲娅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便乘机造谣说,近卫军士兵生活状况的恶化,主要是由纳雷什金家族造成的,他们还密谋杀害了伊凡皇子。这就让近卫军士兵把仇恨转移到纳雷什金家族,而把索菲娅公主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看成他们的保卫者。
1682年5月15日,近卫军按照索菲娅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设计的阴谋,打着旗帜,擂着战鼓,来到克里姆林宫。他们高呼纳雷什金家族缢死了伊凡皇子,他们要保卫沙皇家族,即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为了戳穿反对者的谎言,平息事态,在近卫军闹得鸡犬不宁的时候,纳塔利亚皇后领着伊凡和彼得两位皇子,在一些贵族和神职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克里姆林宫宫门的台阶上,出现在近卫军面前。看到伊凡皇子安然无恙,近卫军安静了一会儿,突然又提出了严惩“叛徒领主”的要求,并冲上前去,杀死了几位已故沙皇阿列克谢的亲信宠臣和纳雷什金家族的成员,其中包括彼得一世的两个舅舅。他们一边大声叫骂,一边把被杀者的尸体在地上拖来拖去,这一切在小彼得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之后,近卫军又要求把伊凡和彼得同时立为沙皇,由索菲娅公主摄政。迫于近卫军的压力,5月26日召开的全俄罗斯缙绅会议只得立伊凡为第一沙皇,立彼得为第二沙皇,由索菲娅摄政。索菲娅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的阴谋终于得逞。
彼得一世名义上是沙皇,但国家大权却掌握在其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手里,他和哥哥伊凡只是起着装点门面的作用,如参加教堂的礼拜仪式,和宫廷人员一道去莫斯科市内和郊区的修道院做祷告,接见外国使节等。平时,他和母亲避居在莫斯科远郊的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村。在那里,他一面接受一些基本文化知识和宫廷礼仪方面的教育,一面发展对他终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兴趣。
小彼得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干手艺活。说来也怪,小彼得贵为天子,偏偏喜欢贵族不屑一顾的手艺活,什么铁匠、木匠、石匠等“下人”所干的活,他都充满好奇,都想试着学一学,做一做。他要侍从为他准备了他所喜欢的各种手艺的全套工具,一有时间便去学习。到他长大时,他至少已经精通了12种手艺。他做的木工活和车工活尤为精致,可与专业工匠相媲美。
二是玩军事游戏。喜欢军事游戏是男孩子的天性,小彼得尤其酷爱。他把他的侍从、一些贵族子弟和村子里及附近的少年伙伴编成两个少年兵团,以两个村子的名字命名,一个叫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兵团,一个叫谢苗诺夫斯基兵团。他们在附近修建了兵营、炮楼和堡垒,从使用木枪木炮发展到使用真枪真炮。他还请来了教官,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实战化演习攻防战术。谁也不曾想到,这两个兵团后来竟成了彼得大帝正规军的骨干力量。
三是造船和航海。当他听说乘船可以到达“用脚走不到的很远很远的地方”后,他便对航海和造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彼得一世从莫斯科外侨区请来了一位航海家兼造船师,向他请教造船和航海技术。起初,他在莫斯科河的支流牙乌查河上学习驾船技术,然而河窄水浅,不能自由航行,后来他便借口到谢尔吉耶夫圣三一修道院做祈祷,跑到佩列雅斯拉夫尔湖航行去了。
光阴荏苒,一眨眼7年过去了,彼得一世已由10岁孩童长成17岁的青年。他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相貌堂堂,智高志远,多才多艺。他在政治上也开始走向成熟,对索菲娅公主的专权渐生不满。
1689年7月,远征克里木汗国的瓦西里·戈利岑率领近卫军回到了莫斯科。戈利岑的这次远征并未取得任何战绩,但索菲娅公主却对虚报战功的近卫军予以重赏,并大肆举行庆祝活动。对此,彼得非常看不惯,他拒绝参加相关活动。
与此同时,索菲娅看到彼得一世羽翼渐丰,对她的专权已造成严重威胁,便决定先发制人,利用近卫军除掉他,自己登基当女沙皇。她派宠臣、近卫军统领费奥多尔·沙克洛维蒂召集近卫军指挥官举行会议,要他们写“劝进书”,让索菲娅登基。她的走卒散布流言蜚语,说纳雷什金家族存心要除掉沙皇伊凡和索菲娅。她的一位追随者还假扮纳雷什金家族的人,殴打近卫军士兵,以挑起近卫军的不满。有些追随她的近卫军军官设计了各种杀害彼得一世的方法。
然而,索菲娅的阴谋还没有策划就绪,一场意外就改变了整个事件的结局。
1689年8月7日深夜,克里姆林宫突然响起了警报声,近卫军立即拿起了武器,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近卫军中拥护彼得一世的官兵以为要去讨伐彼得一世,立即派人飞马赶到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村,叫醒睡梦中的彼得一世,向他报告了情况。
彼得一世毕竟年轻,没有经验。他当时正睡得稀里糊涂,听到近卫军来袭,眼前立即浮现出7年前近卫军凶残杀戮、血溅宫门的惨景,也顾不得多想,只穿着内衣便逃进了附近的树丛。随后,侍从给他拿来了衣服,牵来了马,他翻身上马,带着三个侍从马不停蹄地跑了一夜,来到谢尔吉耶夫圣三一修道院,向大牧首哭诉发生的一切,请他庇护。
第二天,他的两个“游戏兵团”和忠于他的近卫军苏哈列夫兵团先后从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村赶来护驾,他的母亲也被护送到这里。这时,彼得一世早已冷静下来,他分析了形势,决心乘机铲除索菲娅及其势力。他下令让近卫军的所有长官前去他的驻地,听候安排。索菲娅闻讯,企图阻止,宣布取消这道命令,但彼得一世再次命令近卫军的所有长官前来见他,否则将处以死刑。近卫军长官不敢违抗,纷纷脱离索菲娅,来到彼得一世身边,向他揭发了沙克洛维蒂企图发动宫廷政变的阴谋。彼得一世随即要求索菲娅交出沙克洛维蒂。
索菲娅完全慌了手脚。她企图缓和姐弟关系,派大主教约基姆到圣三一修道院去调解,但约基姆大主教一去不返。她呼吁留在莫斯科的近卫军官兵起来保护她,但无人响应。不得已,她交出了宠臣沙克洛维蒂。沙克洛维蒂受不了严刑拷打,向彼得一世交代了索菲娅的种种阴谋。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索菲娅的阴谋遭到彻底失败。她被宣布为“无耻之徒”,被监禁在新圣母修道院。她的宠臣有的被处死,有的遭流放。留在莫斯科的近卫军官兵为了向彼得一世表示忠顺,躺在沿街放置的悬着大斧的断头台上,高声恳求胜利返回莫斯科的彼得一世沙皇赦免他们。一场险恶的政治斗争以彼得一世的胜利暂告结束。
1698年夏,正在西欧考察的彼得一世获悉,近卫军再次发动叛乱。
原来,1696年,彼得一世在远征被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亚速海岸的要塞亚速夫时,曾调一批近卫军参加远征。远征结束后,这批近卫军被留在亚速夫戍守,莫斯科的其他近卫军也被调离京城,戍守边疆。这就使近卫军不仅失去了往日的特权,而且要远离妻室,长期过艰苦的兵营生活,他们对彼得一世政府产生了强烈的不满。1698年春,一批奉命开赴立陶宛边境的近卫军率先回到莫斯科请愿闹事,抱怨说他们勤务繁重,领不到军饷。政府为平息事态,答应补发军饷,要他们立即返回边防驻地。但他们并未立即返回,而是暗中写信给索菲娅,陈述了近卫军的“痛苦遭遇”,希望得到索菲娅的同情和支持。已被监禁了近9年的索菲娅一看这是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自然不肯放过,立即予以复信,鼓动他们返回莫斯科,阻止彼得一世回莫斯科。于是,这批近卫军返回驻地后,就对其他近卫军进行了煽动和组织准备工作。6月6日,驻扎在俄国西部边境的2000多名近卫军开始向莫斯科进军,他们要求恢复近卫军的特权,要索菲娅公主上台当政,并准备谋杀彼得一世。对彼得一世不满的贵族和神职人员也乘机暗中支持索菲娅。
然而,近卫军叛乱是不得人心的。6月17日,当近卫军行进到离莫斯科不远的新耶路撒冷修道院时,被彼得一世的两个“游戏兵团”——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兵团和谢苗诺夫斯基兵团彻底击溃。
8月25日,彼得一世秘密返回莫斯科。其时,对这场叛乱案的判决已经结束,有136名近卫军被处绞刑,140人被施鞭刑,约2000名近卫军被放逐到全国各地,但彼得认为案件并未查清。他对近卫军深恶痛绝,认为近卫军不是军人,而是一群“祸害”,决心把案件查个水落石出,彻底解决这群“祸害”。因此,他要求重新审理该案,将1000余名参加叛乱的近卫军官兵押解回莫斯科,分关在20座监狱里,严刑拷打,互相对证。结果查实,彼得一世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是叛乱的幕后主谋,他的另一个姐姐玛尔法·阿列克谢耶夫娜从中通风报信。彼得一世亲自对她们进行了审讯。
9月底至10月初,叛乱案重审结束,彼得一世对案犯进行了严酷处理。他的两个姐姐被迫成为修女,索菲娅被拘禁在新圣母修道院,受到严格监视。又有799名近卫军被处以死刑。当时,莫斯科一些广场和街头布满了断头台和绞刑架,被处死者有的被绞首,有的被裂尸。死者陈尸广场或街头,一连5个月无人收埋。有三具尸体吊在索菲娅拘禁室的窗前,手拿喻示索菲娅写给近卫军的信的纸片,随风摇荡。莫斯科处于一片阴森恐怖之中。
对反叛的近卫军无情镇压和对宿敌索菲娅公主等人严惩,彼得一世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障碍,巩固了皇权,加强了彼得政府的地位。此前,彼得的哥哥伊凡已于1696年病逝,彼得一世已成为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沙皇。从此,他可以大刀阔斧地推行国内外政策,实现富国强兵的宏伟蓝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