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支右绌: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左支右绌: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沙皇俄国为从奥匈帝国手中夺取加利西亚,从奥斯曼土耳其手中夺取黑海海峡和伊斯坦布尔,参加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如果说,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给俄国带来了一次革命的“总演习”的话,它所参加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则给它带来了灭顶之灾。
如前所述,1905年革命后,沙皇政府被迫改行君主立宪制,将立法权交给国家杜马。但沙皇仍然拥有任免官吏的权力,内阁是对沙皇负责,而不是对国家杜马负责;同时,选举法赋予地主资产阶级以特权,规定大地主占有选举人总数的49.4%,城市资产阶级占有选举人总数的15%,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职员共占有选举人总数的36%,这就保证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杜马中的优势,保证了沙皇对杜马的控制。此外,对不驯服的杜马,沙皇可随意解散。这样,国家杜马实际上成为沙皇制度的点缀和“遮羞布”,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没有变。
从1906年开始,为缓解农村阶级矛盾,沙皇政府又进行了土地改革。这次改革因是在沙皇政府的首脑、大臣会议主席彼得·斯托雷平主持下进行的,故称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允许农民退出村社,并把份地变为自己的私有土地。具体规定,每一个拥有村社份地的农民,任何时候都可以要求把他们的份地确定为自己的私产;若份地超过家庭人口的定额,多余部分可按1861年改革规定的价格赎买;个人不但有权支配土地,也有权支配退出村社的庄园的全部财产;退出村社须获得村会同意;如果村社共同重新分配土地,应尽可能给农民分配整块土地。这项改革的目的是破坏村社和村社土地平均使用的制度,培植和加强富农经济,作为沙皇在农村的统治支柱,防止农民用暴力手段消灭地主大地产。改革历时10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一部分富裕农民通过收买贫农的土地和改善自己的经营方式,建立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这次改革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丝毫没有触动,10年中脱离村社的农民只占村社总农户的1/4,其中建立单独田庄和独家农庄的农民仅占脱离村社农民的一半。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加剧了农村的土地集中和贫苦农民的破产,以及农村阶级矛盾激化。1901年至1914年,农民起义就达1.3万多次。
总而言之,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沙皇俄国依然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保留着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是世界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中最落后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更进一步彻底暴露了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加速了俄国革命的爆发和俄罗斯帝国的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强征了1500万青壮年入伍,几乎占全国男劳力的一半,是交战各国中参战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其战绩不佳,交战连连失利,丧失了波兰、立陶宛的大片土地,战死、受伤、被俘人数达800万。这无疑是劳动人民的沉重灾难。
战争期间,俄军指挥官庸碌无能,指挥不力,常常坐失良机。军队缺乏训练,军事装备不仅落后,而且严重不足。到1915年8月,仍然有1/3的士兵没有枪支,徒手作战,他们只有等到持枪同伴受伤或阵亡后才能拿起同伴的武器投入战斗。有的战地医院既无军床,又无军毯,伤兵往往和衣卷卧在冰雪泥潭中痛苦呻吟,有的伤兵几天得不到食物和纱布。在喀尔巴阡山作战的部队甚至没有鞋靴可穿,只得赤足攀行于崎岖山道。
军事装备的落后与不足反映了俄国经济的落后。当时,俄国虽然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国,但仍然是个落后的农业国,80%的人口以务农为生,出口额的63%是农产品,11%是木材。工业生产虽然在农奴制改革后得到迅速发展,但和欧美先进工业国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它的不少重工业,如90%的采矿业、几乎100%的石油工业、50%的化学工业、40%的冶金工业,还是外国人开办的。俄国拥有20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和世界1/13的人口,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它的工业总产量只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2.7%,仅及美国的7%,德国的17%,英国的22%,法国的40%;人均工业产量仅及美国的1/12,德国的1/13,英国的1/14,法国的约1/8。如此落后的工业生产,使得俄国不仅不能制造西欧已经使用的飞机、高射炮等新式武器,就连枪支弹药也不能自给。前线每月需要子弹2.5亿发,而兵工厂每年最多只能供给5亿发。最高统帅部要求每月供给炮弹150万发,而兵工厂只能生产5万发。
在铁路运输方面,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俄国铁路的总长度已达约6.5万千米,但许多线路质量低劣,铁轨太轻,路基太差,水塔和交叉点太少,铁路承担不了繁忙的军需和民用物资运输任务,许多货物堆积在车站,无法运到前线或工厂,影响了前线士兵的军需供应、工厂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在农业方面,本来俄国的农业生产就十分落后,主要是一种广种薄收的掠夺性生产而非集约化生产,每公顷谷物的产量仅及法国的1/2,德国的1/3,丹麦的1/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近半数劳动力被征召入伍,约200万马匹及其他牲畜被调去军用,农业机器的生产锐减,导致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农村一片萧条,全国粮食紧张,食物价格飞涨,面包店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全国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早在战前,俄国就成为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国家。战争期间,沙皇政府为支付庞大的战争费用,大量举借外债,滥发纸币,使得外债猛增,通货膨胀,国家债务由1913年的88亿卢布增至1917年的500亿卢布,每年仅支付的利息就达数10亿卢布,人民的负担更沉重了。
总之,战争暴露了俄国经济的落后,也加剧了俄国的经济困难,使得企业倒闭,工农业生产下降,物价上涨,粮食和日用品供应紧张,全国经济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