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相争:日俄战争失利

三、虎狼相争:日俄战争失利

1894年11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位仅13年即病故,终年49岁,其长子、26岁的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罗曼诺夫继位,史称尼古拉二世。

和其父相比,尼古拉二世幸运而又不幸。幸运的是,他比亚历山大三世多做了10年皇帝;不幸的是,他比亚历山大三世承受了更多苦痛,成为断送俄罗斯帝国的末代皇帝。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垄断资本主义,也即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一点上,沙皇俄国没有落伍,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奋起直追,紧步西方先进国家的后尘,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沙皇俄国毕竟与先进国家不同。号称托拉斯帝国主义的美国,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由民主的经济政治环境,广纳贤才,物尽其用,很快后来居上,跃居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并继续向第一经济大国迈进,令世人垂涎侧目。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帝国英国,虽然遇到后起之秀美德等国的挑战,但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它以资本主义发展200多年的雄厚积累,以对比本土大100多倍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的野蛮掠夺,继续保持着第一经济大国和第一海军强国的地位,国内众多人士因分享了垄断资本从殖民地榨取的超额利润而安居乐业,从而基本保持了社会稳定。人称“高利贷帝国主义”的法国,以其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而闻名于世,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没有封建羁绊的束缚,资本主义按照其内在规律向前发展着。至于“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德国,虽然保留着许多封建残余,但垄断资产阶级毕竟参与了国家治理,加之普法战争的胜利为德国夺得了重要矿产资源、工业基地和大量赔款,德国垄断资本为了给德国争夺“阳光下的地盘”正开足马力进行军火生产,国内也似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沙皇俄国却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国家,政治上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广大人民毫无自由民主权利;经济上保留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了严重的封建残余,广大农民无地少地,他们“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他们和牲畜住在一起,穿的是破衣,吃的是野草……由于连年歉收,成千上万的农民死于饥饿和瘟疫”。这就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国中最落后、最腐朽的国家,成为帝国主义各国中矛盾最尖锐的国家,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这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和1905年至1907年发生的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中体现出来。

1904年2月,沙皇俄国和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了两国间的第一次战争。

早在19世纪末,俄日两国围绕远东的争夺就产生了尖锐矛盾。它们乘中国大清王朝腐朽没落、国力衰弱之机,都想独自吞并中国东北和朝鲜,建立远东霸权。1894年至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侵占了朝鲜和中国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等。这就打乱了俄国称霸远东的计划,俄国大为不满,于是它勾结德法两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但日本因此又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之后,俄国加紧在远东扩张,接连取得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从满洲里经齐齐哈尔、哈尔滨至海参崴)的租让权,租借了旅顺口和大连港,直至控制了整个中国东北。对此,日本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它也不甘忍受“三国还辽”之辱,于是制订十年扩军计划,加紧扩军备战,准备重夺辽东,实现其充当东洋霸主的夙愿。沙皇俄国知道日本不会善罢甘休,为了保护其在远东的利益,捍卫其在远东的霸权地位,同时为了转移国内视线,缓和国内矛盾,俄国也进行了战争准备,希望打“一场小小的胜仗”。双方均磨刀霍霍,一场战争不可避免。

1904年2月8日午夜,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军舰静悄悄地停泊在著名的远东不冻港旅顺港内。舰上的士兵都已歇息,只有军官还在城里频频举杯,翩翩起舞,参加舰队司令斯塔尔克将军为其夫人的命名日而举行的晚宴。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隆隆炮声,军官们以为这是为祝贺司令夫人鸣放的礼炮,所以毫不在意。再说,他们“英明”的斯塔尔克司令曾经有言“战争打不起来”,要求舰队“没有特别命令,不得进行军事行动”,现在司令无动于衷,他们也就颇为放心,更加起劲地干杯狂舞,殊不知日军已开始向俄军进攻了。

原来,日军联合舰队在统帅东乡平八郎的指挥下,经过两天秘密航行,神不知鬼不觉地逼近旅顺港,向俄舰发动了突然袭击,不宣而战。当时,俄军毫无戒备,军舰上灯火通明,港口外围无防雷网保护,日舰得以靠得很近向俄舰开炮和发射鱼雷,当即炸毁俄铁甲舰二艘、巡洋舰一艘。次日,沙俄对日宣战。2月10日,日本正式对俄宣战,日俄战争爆发。

日俄战争首先是一场争夺制海权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岛国,要想从俄国手中夺得中国东北,占领朝鲜,甚至整个中国,充当东洋霸主,必先夺取制海权。当时,日本有各类军舰76艘,鱼雷艇76艘,总计20多万吨;俄国则拥有庞大的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总计有各类军舰200多艘,80余万吨。总体而言,沙俄海军与日本海军的比例为18∶10,沙俄海军实力占绝对优势,但就沙俄太平洋舰队与日本海军相比,则为7∶10,日军占据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倾巢出动,同时采取其惯用的偷鸡摸狗的伎俩,突然袭击,先发制人,企图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俄太平洋舰队,夺取制海权。于是,日本海军把俄太平洋舰队围困在旅顺港内,接连不断地发动攻击,同时几次派敢死队驾驶装满巨石的15艘旧船在港口附近炸沉,企图堵塞港口,阻止俄舰出入。此外,日军还在旅顺港外布设大量水雷,设置四道封锁线,严密地封锁了旅顺口,日本舰队主力则埋伏在离旅顺港50海里的长山列岛锚地,随时准备打击出逃的俄舰。俄太平洋舰队被死死地困在旅顺港内,成了“瓮中之鳖”,日本掌握了制海权。

在陆战方面,2月8日,即日海军偷袭旅顺口的同一天,日本陆军在朝鲜的仁川登陆,占汉城,克平壤,陷义州,一路过关斩将,迅速向中国东北逼近。4月29日,日军渡过鸭绿江,进入东北。当时,沙俄在远东有陆军二三十万,日本只有13个步兵师,15万人左右,俄军占明显优势。但俄军指挥不当,消极避战,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到8月下旬,日军已逼近辽阳城,双方在那里展开了大会战。9月4日,日军攻占辽阳。之后,日军又集中优势兵力,强攻旅顺,连续猛攻数日,双方都损失惨重。日军参加攻城的兵力累计13万人,其中伤亡达5.9万余人。俄军死伤人数也达2.3万多人。应该说,俄军凭借旅顺城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以劣势兵力和较小伤亡,对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给日军以重创。但守卫旅顺的俄国关东防御地区司令施特塞尔无心继续抵抗,于1905年1月1日向日军投降。俄国太平洋舰队也在日本进攻旅顺的过程中被日军炮火摧毁。

之后,日本乘胜进军,调集27万兵力、1082门大炮,于2月中旬向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俄军在沈阳还有33万兵力、1266门大炮,仍然处于优势,但俄陆军前线总指挥、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部署不当,指挥失误,俄军行动迟缓,连战皆败。3月10日,经过近一个月的会战,双方都付出了数万伤亡的沉重代价后,日军攻占沈阳,陆战基本结束。

再说海战方面,太平洋舰队被围困后,沙皇尼古拉二世立即命令从波罗的海舰队抽调60余艘各类舰艇,组成第二太平洋舰队,于1904年10月中旬启航驰援。该舰队沿非洲西岸航行,绕过好望角,两个多月后才行至非洲东岸的马达加斯加。这时,旅顺失守、太平洋舰队被歼的消息传来,舰队司令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向沙皇请求返航。尼古拉二世非但不允,还将波罗的海舰队所剩舰艇组成第三太平洋舰队,赶来支援。他狗急跳墙,企图凭借其海军优势挽回败局。1905年5月中旬,两舰队在越南西贡湾会合,组成一支拥有48艘铁甲舰和巡洋舰的庞大舰队,继续向旅顺方向行驶。

对于俄舰队的行动,日军早已探清,东乡平八郎遂准备全歼俄海军。他将日舰队主力潜伏在对马海峡,另把一些大商船伪装成主力舰在台湾以南海面游弋。俄舰见前面有日舰活动,误以为日海军主力,便改道对马海峡。5月27日,当俄舰进入对马海峡后,早已隐蔽多时的日舰立即猛扑过来。俄舰在海上已连续航行了半年多,人人疲惫不堪,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打得晕头转向,无力还击,只得仓皇逃窜。俄舰“奥斯里亚比亚号”当即被击沉,旗舰“苏沃洛夫号”遭重创,俄舰队司令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被俘。翌日,日舰发现逃窜俄舰后,将其团团包围。俄新任舰队指挥涅波加多夫以为逃脱无望,无心交战,率舰队向日军投降。日俄海战就此结束,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全军覆没。

此时,日本的战争目的已基本达到,也已被战争搞得精疲力竭,无力再战。俄国国内掀起革命风暴,也想结束战争,以便集中力量镇压国内革命。于是,两国停战议和。在美国的调停下,1905年9月5日,两国在美国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卓绝之利益”,把旅顺、大连及其附近的领土、领水的租借权让给日本,把长春到旅顺的铁路及其支线、煤矿等转让给日本,把库页岛南部及附近一切岛屿让给日本。

需要指出的是,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亚欧两洲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中国领土在中国领土上厮杀,肆意蹂躏中国的土地和人民。他们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无数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其原因皆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的落后贫弱。此一悲惨屈辱的历史,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