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主继位:伊凡雷帝自称沙皇

一、幼主继位:伊凡雷帝自称沙皇

1505年10月17日,伊凡三世带着统一俄罗斯的辉煌业绩辞别人世,其子瓦西里·伊凡诺维奇继位,是为瓦西里三世。

瓦西里三世在位28年,他完成了伊凡三世的未竟事业,将尚未并入俄罗斯国家的普斯科夫大公国和梁赞大公国吞并,并从立陶宛手中夺取了斯摩棱斯克。到1533年瓦西里三世去世时,俄罗斯的领土已从1462年伊凡三世继位时的43万平方千米扩展到280万平方千米,疆域北达白海,南至奥卡河,西抵第聂伯河上游,东到乌拉尔山脉的支脉。经过两代君主的努力,俄罗斯成为欧洲幅员最辽阔的国家。

1533年12月3日,瓦西里三世病逝,传位长子伊凡·瓦西里耶维奇。这就是著名的伊凡四世。据说,伊凡四世出生时正好电闪雷鸣,因此他又被称为伊凡雷帝。

伊凡四世即位时年仅3岁,父亲遗诏任命尤里耶夫、舒伊斯基、沃龙佐夫、安德烈、格林斯基等7位大贵族和伊凡四世的母亲叶莲娜· 格林斯卡娅组成摄政会议,代理朝政,直至伊凡四世长大成年。这就注定了莫斯科宫廷将发生一系列血雨腥风的夺权斗争,演出一幕幕令人战栗的悲剧。

叶莲娜·格林斯卡娅是瓦西里三世的第二任妻子。瓦西里三世和原配夫人结婚20多年,虽然恩爱,却无子嗣。为了使龙脉相传,他不得已和她离婚,将其送进了修道院,随后便娶了年轻貌美的叶莲娜为妻,4年后喜得贵子伊凡,次年又添一子尤里。

但叶莲娜福浅命薄,结婚刚刚几年,正当她那年长的丈夫对年少的妻子百般疼爱、万般柔情之际,丈夫却突然撒手人寰。按照莫斯科大公国的祖制,大公死后,遗孀就靠所赐封地了却余生了。这对风烛残年的老妇犹可,年纪轻轻的叶莲娜怎能耐得住这等寂寞?况且爱子只有3岁,没有父母在身旁呵护,在充满刀光剑影旋涡陷阱的宫廷,谁又能保证他长大成人并顺利加冕呢?于是,她便开始利用自身的特殊身份,设法独揽大权。她首先任命宠臣奥博连斯基为总管,任用别利斯基等一批亲信处理朝政,并将一直觊觎大公宝座的伊凡四世的叔父尤里投进监狱,不给吃喝,让其饥渴而死。然后,她利用宠臣和亲信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巩固王权,如限制修道院、波雅尔的世袭领地和纳税特权,设立地方长官审理“盗贼”案件,加强从首都莫斯科到边防重镇的城防工事,等等。

叶莲娜看似一位没有从政经验的弱女子,实则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叶莲娜摄政时期很短,只有5年,其最大的贡献是进行了币制改革,统一了俄国货币。当时,随着货物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货币供不应求,不法商贩便大量制造赝币。尽管法律制裁很严,制造赝币者或被砍掉双手,或被往嘴里灌滚烫的锡水,但总有不法之徒铤而走险。大量赝币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影响了王公贵族积累财富。叶莲娜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她让波雅尔杜马制订了货币改革方案,下令将旧币全部收回,发行统一的银币。新发行的银币上面铸有一个手持长矛的骑士像,俄语中的长矛为“戈比”,故新币又称“戈比币”。戈比成为基本货币单位。货币的统一,加强了国家的财政管理,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叶莲娜独揽朝政的行为遭到瓦西里三世指定的7位辅政大臣等王公贵族的激烈反对。叶莲娜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废除了摄政会议,收回了7位辅政大臣的监护权,将不服从者投入监狱。1537年,伊凡四世的另一个叔父安德烈逃往诺夫哥罗德,企图纠集当地势力发动叛乱,但没有得到响应。事败之后,安德烈只身来到莫斯科,乞求叶莲娜的宽恕,但被戴上铁面具囚禁起来,后来终因长长的须发窒息而死。支持过安德烈的贵族也被一一绞死在从莫斯科到诺夫哥罗德的驿道旁的绞架上。

1538年4月2日,正值盛年的叶莲娜突然身亡。叶莲娜的死因和许多中外帝王后妃的死因一样,至今仍是个谜。有人说她是得暴病不治而亡的,有人说她是被痛恨她的波雅尔毒死的。不管怎样,她的死意味着新一轮宫廷斗争的开始。当时伊凡四世只有7岁半,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顽童,在宫廷中地位显赫、势力强大的舒伊斯基王公家族趁机夺取了政权。舒伊斯基心狠手辣,暴戾专横,对政敌一一开刀。他首先逮捕了叶莲娜的宠臣奥博连斯基,将其囚死狱中。之后,他又关押了另一个强大对手别利斯基王公,处死了其亲信、御前司书米舒林,并把支持别利斯基的都主教达尼尔革职。此外,他还逼死了尤里耶夫,放逐了图奇科夫。就这样,舒伊斯基将政敌一一消灭,从此他和他的党羽把持朝政,胡作非为,横行无忌,甚至深夜闯入伊凡四世的卧室,威胁恫吓他。

但斗争并没有结束。1540年夏,别利斯基在都主教约瑟夫的努力活动下获释出狱。别利斯基家族也是莫斯科颇有势力的名门望族,自然不会对所受的欺凌忍气吞声,也不甘心让舒伊斯基专权肆虐。于是,他暗中准备,组织力量,于当年年底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但一年后,舒伊斯基集团反扑过来,再次逮捕了别利斯基,将其杀害。都主教约瑟夫也被罢黜。

在宫廷斗争的血雨腥风中,伊凡四世渐渐长大。作为全罗斯大公,他虽然年幼,却也享有无上的尊荣,群臣向他俯首,百姓向他致敬,而他又时常被阴谋所包围,被刀光剑影所笼罩,黑暗中有人向他射来如电的目光,有人向他伸出如剑的魔爪,让他不寒而栗,防不胜防。他熟读经典史书,饱尝宫廷中血淋淋的斗争。这种尊荣而又险恶的环境铸造了他独特的性格——孤傲多疑,冷酷无情。1543年,即13岁那年,他命令御狗官放狗将舒伊斯基的弟弟安德烈·舒伊斯基活活咬死,暴尸宫门示众。

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式。祈祷之后,都主教马卡里把缀满珠宝的莫诺马赫王冠戴到了伊凡四世的头上。莫诺马赫王冠是12世纪初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莫诺马赫送给其外孙、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故名。它实际上是皇权的象征。伊凡三世为了显示其威严,曾偶尔戴过它。现在,它正式戴在了伊凡四世的头上,标志着伊凡四世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个皇帝。从此,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莫斯科大公国也改称俄罗斯沙皇国或沙皇俄国。

伊凡四世加冕为皇帝后,把持朝政的仍是其舅舅格林斯基的家族。他们利用特权,横行无忌,滥杀无辜,一时怨声载道。

同年夏天,俄罗斯大旱,从春季开始,几乎滴雨未下。6月21日,莫斯科突然失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繁华的莫斯科城几乎化为灰烬。在这场火灾中,有2.5万多所房屋被毁,2700人至3700人被烧死,大约8万人无家可归。火灾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积怨,他们把怒火烧向格林斯基家族,说火灾是沙皇的外祖母安娜·格林斯卡娅施展的妖术,是她把人心挖出来浸泡在水中,结果人心变成喜鹊飞到天空,将血水洒遍全城,引起大火。愤怒的人群冲进克里姆林宫,把沙皇的舅舅尤里·格林斯基从圣母升天大教堂拖出,用乱石砸死了。他们又赶到伊凡四世藏匿的沃罗布约沃村,要求沙皇交出其外祖母安娜和舅舅米哈伊尔·格林斯基。沙皇指天发誓说,安娜和米哈伊尔不在那里,他决不会窝藏他们。善良的人们听信了沙皇的保证,终于散去。

一场骚乱结束了。这是莫斯科民众反对把持朝政、胡作非为的波雅尔的一次起义。骚乱平息后,伊凡四世处决了起义的发起人,也将声名狼藉、激起民愤的舅舅米哈伊尔·格林斯基革职流放。沙皇夺回了格林斯基家族把持的权力,建立了沙皇专制政权,从叶莲娜死后开始的波雅尔当权时期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