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毒瘤:妖僧拉斯普廷
六、政治毒瘤:妖僧拉斯普廷
当沙皇俄国在军事上连连败北、经济上濒于崩溃之际,政治上也陷入一片混乱。有谁能想象得到,这时左右沙皇朝政的竟是冒充“先知”的流氓、无赖、盗马贼——拉斯普廷。
拉斯普廷原名格里高利·叶菲莫维奇·诺维赫,“拉斯普廷”是他的绰号,“淫逸浪荡”之意,后来他被冠以此姓,也以此姓而成名。
拉斯普廷于1869年出生在萨拉托夫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后因家庭贫困,举家迁至西伯利亚距秋明约80千米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安家落户,毁林开荒。渐渐地,这里又来了一些移民,逐渐形成村落,取名为波克罗夫斯科耶村。
拉斯普廷从小好逸恶劳,家里人都在干活,只有他冬天躺在热炕上,春天把皮褥子铺在篱笆下面,躺在那里晒太阳。父亲为教训他抽断了几条马缰绳,但他秉性固执,积习难改。后来,家门不幸,连遭横祸,母亲、哥哥、姐姐、父亲相继病故,拉斯普廷从此沦为孤儿,到处流浪,起初干点小偷小摸的营生,后来入伙当了盗马贼。盗马贼的生涯赋予了他魁梧健壮的体魄、凶狠刚强的性格,也使他学到了一星半点治马的医术,这些对他后来发迹不无裨益。几年后,他返回故里,开始冒充“先知”,装神弄鬼,渐渐出名。
1905年,俄国爆发革命,拉斯普廷也时来运转。沙皇召开关于国家杜马的宣言发表后,一个名为“俄罗斯人民同盟”的组织(又称黑色百人团)派大主教沃斯多尔戈夫到托博尔斯克省拉选票。在波克罗夫斯科耶村,大主教结识了拉斯普廷,认为他是位农民雄辩家,可以很好地为本党宣传,因为让“农民同农民讲话,效果会更好”。于是,大主教把拉斯普廷推荐给“俄罗斯人民同盟”,并把他召到莫斯科。但盟员看不起这位仪表粗俗、衣衫不整、举止猥琐的“神人”,不愿接纳。大主教无奈,便把拉斯普廷包装一番,介绍给莫斯科上流社会,之后又把他带到了圣彼得堡。
在圣彼得堡,拉斯普廷在那些愚蠢昏聩的贵族中如鱼得水。他被一步步向上引荐,最后被引荐给沙皇和皇后。1905年11月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日记中写道,他结识了托博尔斯克省的圣者格里高利(拉斯普廷)。
拉斯普廷结识沙皇和皇后后,很快博得了他们的信任。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尔罗夫娜愚昧无知、迷信固执而又神经质,她认为修士、苦行修士是俄国的精华,她的身边“先知”“预言家”“救世主”如走马灯般川流不息。她婚后连生4个公主,为了生下皇位继承人,她请了无数“先知”“神僧”“预言家”,为她预言作法。尽管这些人都是骗子,沙皇、皇后也常常发现他们上当受骗了,但他们毫不改悔。也许是他们的虔诚感动了上帝,夫妻俩终于生下了皇太子。美中不足的是,皇太子从小身体孱弱,得了一种怪病,每受创伤便血流不止,群医束手无策,沙皇夫妇便又走上求神问卜之路。说来也巧,自从结识拉斯普廷之后,每当皇太子患病之时,只要拉斯普廷为其祈祷,皇太子便适时痊愈。或许拉斯普廷略施小计,偷偷运用了当年当盗马贼时学到的一点医治人畜创伤出血的秘诀,但皇后全然不知,总以为这是神的旨意,拉斯普廷是神的化身,对他更加崇拜宠幸。沙皇尼古拉二世秉性懦弱,优柔寡断,既无洞察力,又无决断力,对皇后又情爱甚笃,往往听命于皇后,皇后宠幸之人,他焉有不宠幸之理。于是乎,拉斯普廷,一个流氓、无赖、江湖骗子,很快成为沙皇夫妇的座上宾、沙皇宫廷的特殊人物。他称沙皇为“爸爸”,称皇后为“妈妈”,称皇太子为“小娃娃”,沙皇夫妇则称他为“我们的朋友”,皇太子亲昵地叫他“格里高利叔叔”。他巧施计谋,竭力让沙皇夫妇及宫廷中人相信他是“先知”“圣者”“神人”,让沙皇夫妇相信,只要有他在,他们就不会大难临头。被革命困扰的沙皇夫妇似乎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越来越把他当成生命依托和精神支柱。他给皇太子讲盗马贼的故事,使他倍感新鲜,成天嚷嚷着要“格里高利叔叔”给他讲故事。这就使沙皇夫妇对他越发依赖,越发宠幸,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便授予他“沙皇神灯掌灯官”的宫廷头衔,有权自由出入内宫,皇后还亲自打电话给圣彼得堡密探局局长,要求警察局保障拉斯普廷的安全。
但拉斯普廷并不满足于“沙皇神灯掌灯官”的职务,他从小渴望得到的是金钱、美酒、美女,以及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显赫地位。从此,他便利用其在沙皇夫妇身边的特殊地位,通过沙皇夫妇干预朝政。1915年至1916年,他的权力达到顶峰。从国家大计、内阁首相和大臣的任命,到作战方略、军事调动,他几乎无不插手。他把个人好恶说成“神的旨意”,传递给皇后,皇后再转告沙皇。沙皇每遇疑难问题,必先征询拉斯普廷,甚至连前线是否发动进攻,什么时候发动进攻,也要依拉斯普廷的“预言”行事。其实,这些所谓的“预言”往往是拉斯普廷酒后或睡梦中的胡言乱语。一次,皇后命令沙皇说:“我要把‘我们的朋友’在夜梦中得到的使命转达给你。他请你下令,在里加附近开始进攻……”沙皇依命行事,结果造成重大伤亡。沙皇和皇后为获得“神人”的“祝福”,把军队调动等许多军事机密告诉拉斯普廷,拉斯普廷转而泄露给德国间谍,使俄军屡遭损失。俄国总理事务大臣伊凡·戈列梅金戏谑地称拉斯普廷为“问题医院”。在他的干预下,内阁不断更迭。1914年至1916年,内阁首相换了4个,内务大臣换了6个,外交大臣换了3个,陆军大臣换了4个。反对他的人、他不满的人通通被撤职或免职,就连沙皇的叔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也因反对他而被撤销了俄军总司令的职务。拉斯普廷权倾朝野,门庭若市,巴结者、求助者络绎不绝。对于求助者,他只要为他们写个纸条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便不敢怠慢,迅即办理,他自然也从中捞取不少好处。
对于拉斯普廷的胡作非为,并非无人指摘反对。从皇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到皇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从内阁首相斯托雷平到国家杜马主席罗将柯,都要求沙皇把拉斯普廷这个骗子赶出宫廷。斯托雷平早在1909年就让警察局调查拉斯普廷,把关于拉斯普廷丑行的材料呈递给沙皇,要求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但沙皇不允。忠心耿耿的斯托雷平没有料到,他不仅没有扳倒拉斯普廷,后来反而被拉斯普廷及其同伙谋杀。在沙皇夫妇的宠信、庇护下,拉斯普廷气焰嚣张,狂妄至极。他扬言他马上要把杜马解散,把议员通通打发到前线去打仗。他不无真实地吹嘘道:“要不是我,皇上、皇后就彻底完了。我不跟他们客气,如果不照我说的办,我马上拍桌子,站起来就走。”正如神父伊利奥多尔抨击的:“俄国没有沙皇,俄国没有东正教会最高会议,俄国没有政府,也没有人民的杜马……只有大恶棍拉斯普廷。他是个败类和小偷,他代替了皇上、东正教会最高会议、杜马和我们整个政府。”
拉斯普廷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引起天怒人怨。1916年11月,国家杜马开会期间,右派领袖普利什凯维奇在一篇演说中痛陈时弊,最后说道:“我们必须请求沙皇陛下,把国人从拉斯普廷的统治下解救出来。”全场闻言欢呼。
但是沙皇夫妇这时已鬼迷心窍,愚顽透顶,执意不肯把拉斯普廷赶走。这使那些沙皇制度的忠诚卫士痛心疾首,他们决心采取行动,干掉拉斯普廷,拯救沙皇制度,拯救俄罗斯帝国。1916年年底,尤苏波夫公爵、德米特里·巴甫洛维奇亲王、国家杜马右派领袖普利什凯维奇等一伙君主主义者经过周密策划,制订了暗杀拉斯普廷的详细计划。12月28日,和拉斯普廷颇有私交的尤苏波夫公爵邀请拉斯普廷于次日晚12点到他家会见公爵夫人。拉斯普廷久闻公爵夫人美丽异常,有心结识,便毫不怀疑,欣然应诺。次日晚,尤苏波夫亲赴拉斯普廷官邸,把他接到家里,引进刚刚经过装修的豪华地下室,借口公爵夫人正在接待客人,要拉斯普廷稍候片刻。乘着等候闲聊的机会,尤苏波夫殷勤地请拉斯普廷吃下了含有剧毒氰化钾的点心,喝了加入氰化钾的马德拉酒。但拉斯普廷似乎生命力极强,尽管吃了足以致死的7块毒点心,喝了3杯毒酒,仍未倒地毙命,而是继续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尤苏波夫颇感诧异,于是,他乘拉斯普廷不备,绕到背后开了一枪,拉斯普廷中弹倒地。但当他前来查看时,拉斯普廷霍地又站了起来,口吐白沫,面目狰狞,呼喊着跑出地下室,冲入庭院。普利什凯维奇立即对他连开两枪,拉斯普廷再次倒地。当尤苏波夫一伙把他拖进房子后,拉斯普廷睁开右眼,重新爬了起来。尤苏波夫又用沉重的哑铃在他的太阳穴上连击几下,他这才倒地不动了。之后,尤苏波夫等人把拉斯普廷的尸体用窗帘包住,抬到车上,扔进了事先察看好的涅瓦河的冰窟窿里。此时已是12月30日凌晨5点钟。
拉斯普廷终于被除掉了。尤苏波夫等人原以为此举割除了沙皇制度的一个毒瘤,挽救了沙皇制度和俄罗斯帝国,殊不知“拉斯普廷事件”表明沙皇制度已到了“癌症晚期”,已全身布满了毒瘤,已腐朽到极点,非任何药物与手术可以挽救。它的死期已经临近,再过两个多月它就将被革命的风暴彻底摧毁、彻底埋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