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2025年08月10日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
感时花溅泪[2],恨别鸟惊心。
烽火[3]连三月,家书[4]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
【注释】
[1]草木深:荒草丛生。形容人烟稀少。
[2]溅泪:流泪。
[3]烽火:战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4]家书:家信。
[5]浑欲句:头发越来越短,简直要插不上簪子了。浑,简直。不胜,受不住。
杜甫
(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与李白同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有《杜工部集》。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看到长安城因安史之乱而一片破败时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春回大地,都城却陷落敌手,山河俱在,却已风雨飘摇。百姓纷纷逃难而去,昔日繁华的长安城内,唯有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诗人看到这一切,不觉悲从中来,眼中所见繁花啼鸟,也都为国家的衰败而流泪惊心!战火已经烧了三月之久,然而,玄宗逃亡,肃宗刚刚即位,官军并未在战斗中获得任何优势,真不知这场战争还要持续到几时!在这危难时刻,一封可以获知家人消息的家信又何其难得!诗人忧虑已极,又无可奈何,唯有搔首踟蹰,却短发萧疏,已经插不上发簪了。
全诗只有八句,却将国破家亡、自伤伤国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尤其是“花溅泪”“鸟惊心”之语,将诗人痛切的心情与外在景物交融为一体,增添了身处战乱中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