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事

清明感事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1]似野僧。

昨夜邻家乞新火[2],晓窗[3]分与读书灯。

【注释】

[1]兴味萧然:兴致索然。

[2]乞新火:乞,给予。清明节前的寒食,为了纪念介子推,不举火。寒食过后的清明,则再次举火,称为“新火”。

[3]晓窗:清晨的窗户。

王禹偁

(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宋代文学家。因其晚年被贬黄州,世称“王黄州”。有《小畜集》。

【赏析】

清明节时,正值春日,在古代是亲友之间赏花、喝酒、欢聚的好机会。然而诗人值此佳节,却无花无酒,无人相伴,犹如一个苦行僧人。这里用了“兴味萧然”四个字,不过,面对孤寂的环境,诗人的心情并不是真的那么萧索,接下来的两句,正点出了他是别有一番兴味的:昨天邻家在寒食过后送来的新火,正好用来在清晨天蒙蒙亮的时候读书。刻苦用功,努力读书,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态是积极的。

清明时节,无人相伴,兴味萧然,这样的情景不难让人想到另一首写清明的诗歌,即旧题杜牧所写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同样是有些寂寞的清明,显然这首诗所反映出的情绪,较之杜诗忧伤到借酒消愁的情绪,要积极、坦然得多。也许正是因为这“晓窗分与读书灯”,勤勉地读书,让诗人有奋发向上的力量,能够更为积极地去面对孤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