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范安成
2025年08月10日
别范安成
[1]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2],非复[3]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4],何以慰相思。
【注释】
[1]范安成:范岫,字懋宾。曾为南朝齐安成内史,故称范安成。
[2]衰暮:指年老。
[3]非复:不再像。
[4]梦中句:战国时人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好友,分别后,相思不能见,张敏便于梦中追寻,但行至半道,即迷路,不得已返回。
沈约
(441—513),字休文。南朝文学家。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作诗讲求声律和谐,号“永明体”。有《沈隐侯集》。
【赏析】
少年人与挚友分离后,觉得来日方长,总有相见之日。因此年少时的别离,往往并不那么悲伤难舍。然而,山川阻隔,人事烦扰,年复一年,与挚友重逢相见的愿望,终究难以实现。正所谓“别时容易见时难”。重聚时,也许已过几十载春秋,经历人世沧桑之后,心境变改,对离别的心态,可能大不相同了。
这首诗是诗人在暮年,与年少时的朋友重逢再别时所写。前四句十分精确地表达了年少别离与暮年别离时的两种不同心态:年少时不重别离,殊不知再见实难。重逢时,已经垂垂老矣,对别离的态度就不再像当年一般豁达。“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举杯别离之际,这一杯酒却难以下咽,因为心里知道,这一杯酒喝下,便难以再次相聚会饮!最后则用了张敏梦中寻友的典故,意思是说,以后只能在梦中寻找挚友,然而倘若无路追寻,那思念之情真就无法排遣了。
诗歌通过两种不同人生阶段别离心态的对比,曲尽其情,表达了暮年别友那种惆怅难舍的心境,体现了诗人与朋友真挚的友谊。同时也给读者这样的启示:重视友情,珍惜每一个与好友相聚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