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1]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2]此俱寂,但余钟磬[3]音。
【注释】
[1]竹径:一作“曲径”。
[2]万籁:各种声音。
[3]钟磬:钟和磬。佛教法器。寺院里诵经打击钟磬作为一种信号。
常建
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或以为邢台人,或以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曾任盱眙尉。有《常建集》。
【赏析】
破山寺,今名兴福禅寺,在江苏常熟虞山脚下。诗歌勾勒了佛寺禅院清晨时分的环境,由于所咏佛寺并非香火繁盛、僧徒众多的大佛寺,而是位于深山中的破山寺,因此环境极为清幽。
诗人清晨步入古寺,太阳刚刚升起,照射进树林,穿过竹林间的小路,发现僧人们的禅房就在竹林深处,四周花草繁茂,景色极美:寺后青山焕发着光彩,鸟儿欢快地歌唱着。寺边水潭,深邃而清澈,倒映出天地之影。诗人见之,尘杂之念遂消。此时,诗人感到大自然与人世间的声音被消磨殆尽,只留下僧人唱诵击磬之声。
诗人身处如此清幽的山寺环境之中,仿佛自己也因为周围的环境而万念俱寂,身心受到了极大的陶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