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辋川 [1]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2]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3]上孤烟。

复值接舆[4]醉,狂歌五柳[5]前。

【注释】

[1]辋川:在今陕西西安市蓝田县南。王维晚年隐居之地。

[2]潺湲:水流徐缓的样子。

[3]墟里:村落。

[4]接舆:相传为春秋时楚国隐士,名陆通。曾痛饮狂歌,此处用来比喻裴迪。

[5]五柳:陶渊明曾因住宅边种植了五棵柳树而自号“五柳先生”,作《五柳先生传》。

王维

见前。

【赏析】

唐代的名士归隐山林,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想走所谓“终南捷径”,以隐居博取声名,从而进入仕途;一是看破世俗,真的不慕荣利,心境转而淡泊,从而隐居山林,不与人接。王维隐居在辋川时,实际上还做着官,拿着朝廷的俸禄,并不需要博取什么声名,因此他显然属于后者。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辋川时与好友裴迪相互唱答之作。诗中描绘的是秋日傍晚山中美景。山色苍翠,秋水潺潺;落日即没,渡头无人,唯余落日。村中炊烟已袅袅而起,诗人倚杖于柴门之外,听风中秋蝉长鸣。这时,好友裴迪正找他喝酒叙话,喝到高兴时,便高歌一曲。诗歌描写了辋川山中的景色及诗人在山中的生活,展现了他隐居生活的淡泊清静。诗人将自己与好友比作历史上著名的隐士陶渊明与接舆,也正表达了他不与世俗相接的志向,更体现了他不慕荣利、淡泊宁静的品质。

诗歌画面感极强,也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