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
2025年08月10日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1]。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衰(cu侃):减少,这里指头发疏落。
贺知章
(659—约744),字季真,唐代诗人。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诗文存世较少,最有名的即所选的《回乡偶书》。
【赏析】
一个人年少时就离开家乡,到年老的时候才重新回归,此时家乡的样子,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记忆中当年的模样完全不同了。而他自己,也齿豁头童,不再是当年离开家乡时的那个年轻人了。
贺知章的这首诗,就写了这样一种情况。他离开家乡多年,回乡时已经八十多岁。形容俱变,只有一口乡音未改。家乡的那些朋辈,早已老的老、亡的亡,年轻一代又对他十分陌生,真是“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唯觉少年多”。而那些孩童见到他,自然不认识他,笑着问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虽是简单一问,却使诗人无限感伤:看来离开家乡真的是太久了,虽然自己对家乡还是一片怀恋,然而家乡对自己却早已陌生!
诗歌通过描写久客回乡后的一个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物是人非的忧伤之情,亦体现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