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堂会宿
2025年08月10日
逍遥堂
[1]会宿
逍遥堂后千寻木[2],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注释】
[1]逍遥堂:在江苏徐州彭城。
[2]千寻木:高大的树木。
苏辙
(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北宋文学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兄苏轼同属“唐宋八大家”。有《栾城集》。
【赏析】
苏辙与苏轼年少时感情甚笃,曾读到韦应物“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都十分感动,遂彼此相约,入仕后尽早退隐,共同享受闲居之乐。不过,此后二人相继出外做官,便聚少离多。苏轼又多次贬谪,死于从贬所回中原的途中,这个约定,终究没有实现。
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辙送苏轼赴徐州任,在徐州滞留一百多天,兄弟相伴同宿彭城逍遥堂,追感旧约,写下此诗。诗歌首先描写了逍遥堂后峻峭挺拔的大树,伴随着秋风秋雨,像极了当年读到韦应物诗歌时的场景,仿佛是当年对床夜雨的“旧约”已经实现,哪知二人实际在彭城漂泊,不久就要分别,不禁又伤感了起来。
诗歌表达了苏辙与兄长聚少离多的悲伤无奈,也充分体现了兄弟间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