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能生德
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此句翻译成白话文:敬是诸种美德的集中表现,能做到真诚而恭敬,必是有德之人。
对于中学生而言,不认真听课就是对认真备课的老师最大的不敬,不好好求学就是对辛辛苦苦接送自己的家长最大的不敬。尊敬自己的学业就是尊敬自己、尊敬老师和家长。
中学生层面的“敬”可以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即爱国、孝亲、尊师、重友。
为何要爱国?因为只有她强大了,我们每一个人才有安宁。我们并非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爱国就会在升旗时保持肃静,而不是有说有笑。爱国就会在走到为国牺牲的烈士陵寝时心怀感激,而不是随地乱丢东西。那些骑在烈士铜像上摆拍的人,根本不知“国”为何物、“敬”为何物。
为何要孝亲?因为父母长辈是我们生命的来源。我们体内有他们的血脉。“孝敬”“孝敬”,无“敬”何来“孝”?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赡养父母。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可是这世上还有连赡养父母都不愿意去做的人。让我怀疑他们都是孙猴子,石头才是他的妈。作为中学生,对家长起码的孝敬就是不让他们操心。我始终坚信,一个优雅从容的母亲背后,多数都有一个懂事上进的孩子。反之,一个憔悴凄惶的母亲背后,也多数都有一个叛逆乖戾的孩子。
为何要尊师?因为老师可能是这个世上除了你的亲人之外真心为你的前途命运皱眉担忧的人。嘉庆帝的老师王杰性格耿直,曾因嘉庆课业不过关而对嘉庆执行罚跪的处罚。有一次乾隆撞见此事,让嘉庆站起来,并敲打王杰道:“教者天子,不教者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见状答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乾隆也只能借故离开。那些护犊情切怒怼老师的家长,那些谩骂老师甚至对老师动手的学生,肯定不知道老师的不易和用心。
为何要重友?师出同门为“朋”,志同道合为“友”。既然已经志同道合了,又为何不敬重对方呢?若志同道合者又恰好是你的同班同学,那你们就可以互称朋友了。国家略显抽象,亲人终会离去,老师相伴时短,只有朋友是经常见面的。所以更应该相互尊敬,相互珍惜。快乐时一起分享,痛苦时一起分担,危难时守望相助。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尊敬每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地位高低。我们还应尊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如果我们的伦理道德只限于同类,那么这道德充其量是一种伪道德。不要拼命鸣笛,给惊慌失措的小狗一段过马路的时间;不要乱刻乱画,给无法喊疼的树木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我们要学会对一只小鸟说你好,对一棵老树说抱歉。
英国“二战”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我们常把“富”与“贵”二字并举。其实富者不一定高贵或尊贵。君不见所谓老板在饭店里啪啪拍桌子嫌上菜晚,君不见所谓贵妇在公园里遛狗任其随地大小便。这是土豪,不是贵族。
敬能生德。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只需多说一句体谅的话,或少说一句伤人的话就可以避免很多纠纷甚至流血事件。“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尊敬别人,才能收获别人的尊敬。所以懂得尊敬别人的人,才是真正有自尊心的人。
我认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达成,最简单易行的途径就是敬天、敬地、敬人、敬己。核心就是一个“敬”字。如果每个人都温文尔雅、彬彬有礼,都知道体谅他人、心存万物,那么这个世界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让人安心暖心的乐国。
黑格尔说:“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崇高的东西。”
敬能生德。当你尊敬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才真正属于你。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