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喜欢干家务的孩子
有弟子跟我说:“老师,这次回家我帮妈妈干家务了。”我说:“为啥叫帮妈妈呢?家务本来就应该人人有份呀。”那孩子就不好意思地摸起头来。
哈佛大学学者曾专门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我觉得这个数据不仅惊人,而且夸张。估计是国情不同的缘故。但无论如何,爱干家务对孩子有更积极的影响总是对的。可惜的是,我们很多父母并不把孩子做家务当作一件大事来看,他们觉得孩子好好学习就好,家务事父母做就好(当然半数以上是妈妈做)。
我认为爱干家务的孩子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至少更具以下六种意识。
第一种,劳动意识。
“家务劳动”这个词告诉我们“家务”本身就意味着劳动。一个喜欢劳动并习惯劳动的人,不仅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也会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健康体魄好理解,为何心态会阳光呢?因为首先家务劳动让家庭变得更干净整洁,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可以让人体的奖励机制给予大脑快乐的回馈。另外,劳动可以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兴奋。所以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投入地去干家务,慢慢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达·芬奇说:“荣誉在于劳动的双手。”其实不光荣誉,好心情也是。人任何时候都应该有意识地用有价值的行为去消解无价值的情绪。这才是活得通透者应该有的样子。
第二种,形象意识。
扫地,墩地,擦桌子,一番劳作之后,看着干净整洁的家,就像看着干净整洁的自己。净能生美,人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更容易心气平和、信心满满。所以说,干净,就是最好的风水。不让家里杂乱,随时打理,随时归置,尤其自己的书桌。
康德说:“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净化家庭,净化自己。当你有意识地去维护家庭的形象时,你便是在用自己最美的姿势活着。
第三种,细节意识。
洗脸洗到脖根,扫地扫到墙角,想让家里干净,要有足够的细节意识,凑凑合合、对对付付,是打造不出一个干净整洁的家的。烟机要认真擦,锅盖要仔细刷,水杯要抹干净,墩地不能出现明显的水印,马桶里的污渍要用毛刷收拾干净。隔一段时间,床下就要扫一次,窗帘就要洗一次……这些都是细节。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干家务注重细节,做其他事情也会自然而然地精益求精。
第四种,日清意识。
日清意识即把事情一天一清的意识。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就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我们以家务活儿中的擦烟机下面的墙面为例来说一下。大家都知道烟机下面的墙面又油又滑,处理起来很是麻烦。尤其是长时间不擦的墙面,油污深重,不用钢丝球是断然弄不下来的。但你可以试试每天擦一次,我掐过表,也就半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你只要每天用半分钟的时间简单用抹布擦一下墙面,就可以省去一月一擦,然后一擦一月的辛苦。
每天做一点儿,就会一点儿都不累,还养成了做事有规划的好习惯。
第五种,感恩意识。
在你干家务也就是参与家庭建设之前,这些事都是父母在做。当你洗衣服洗皱了双手,你要知道妈妈的手在为你洗衣服时皱过无数次;当你在旅游时气喘吁吁地把行李箱装上车,你要知道爸爸也曾常为你做这件事; 当你因照看弟弟妹妹累得满头大汗时,你要知道爸爸妈妈也曾在照看你时累得汗流满面。世上几乎所有事情,不去做上一做,是很难知道其中的滋味的。
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如果你觉得你是爱父母并懂得感恩的,那就从与他们一起分担家务开始吧。
第六种,责任意识。
家务家务,一家的事务,每个人都有份。父母不应剥夺孩子参与家庭建设的权利,孩子也不应推卸参与家庭建设的义务。饭需要做,碗需要刷,衣服需要洗,烟机需要擦,花需要浇,鱼需要喂,被子需要晒,书架需要整,煤气是否泄漏需要检查,电路是否有隐患需要留意,弟弟妹妹需要照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需要关爱……这所有的事儿,都意味着责任。
有人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不愿意干家务的孩子,往往责任意识淡薄,也往往不够热爱生活。
劳动意识让人快乐,形象意识让人美丽,细节意识让人精致,日清意识让人有规划,感恩意识让人更幸福,责任意识让人懂担当。
那些喜欢干家务的孩子,就是这样让人喜欢。
各位家长,让孩子干家务吧,孩子不但是你的宝贝,也是家庭的成员、社会的一分子。各位同学,让自己干家务吧,你不但是一个受宠爱的孩子,也是一个有动手能力有温暖内心的青年。
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