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愤怒
作家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愤怒。”越想越觉得这句话有道理。
就拿减肥这件事来说吧,虽不用瘦成一道闪电,但至少可以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至少可以穿什么衣服都特别有型。但既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还赶上自己是易胖体质,又怎么可能减肥成功呢?
胖子的生活是这样的:贫穷可以限制一个胖子的想象,却不能限制他的体重;虽不能拥有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拥有了一个说胖就胖的体型;很多机会都说走就走,只有身上的赘肉对自己不离不弃、忠心耿耿;逛商场出门时被保安拦住问腰里鼓鼓囊囊的东西是什么,豪横地掀起衣服说:“肉,我自己的,不可以么?”认认真真读书时,也会被人误会为是在点菜;脾气不好,成绩不好,气质不好,长相不好,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胃口好;身材合理的人笑起来很好看,胖子则是看起来很好笑;挣扎了几番后发现无济于事,于是就安慰自己说:“别减肥了,八戒走了十万八千里路都没能瘦下来,而且他还吃素。”
当然以上还都不算是最狠的,我听过的调侃胖子最狠的一句话是模仿司马迁的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胖子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重于其他山”。可是,即使被调侃贬损到这种程度,依然不能管控自己、经营自己,让自己一胖到底,坚贞不渝。如果内心是痛苦的,那便是对自己无法控制自己体型的一种愤怒了。
前两天读到一段特别有趣的话:人生如梦,我总失眠;人生如戏,我总穿帮;人生如歌,我总跑调;人生如战场,我总走火。反正是怎么过,都“万分难过”;怎么走,都无路可走。我相信这样的人是痛苦的。
假想一下,你的亲人比如父母双亲中的某一个躺在医院里,他(她)急需要一笔钱来做心脏搭桥手术,但你经济实力一般,拿不出来。那一刻,你就是痛苦的,因为你无能为力。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愤怒,而且这种愤怒无处发泄。这是一种无力的愤怒,或者说是一种悲凉的愤怒。
我上高中那会儿有两年时间学数学特别痛苦,因为学不会;参加工作以后有两年带毕业班特别痛苦,因为总是带不上去。但是数学在高三上半年最终被我搞定了,那两年毕业班的高考成绩也都很好,我的痛苦自然也就没了。既然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愤怒,那么解决之道就只有一个——不停留于愤怒,然后提升自己的能力,把问题解决掉。
人生必然会有痛苦,那么请享受那些无法回避的痛苦吧。懂得与自己和解,是一种智慧。
无法回避,那就享受它,只要我们不想被它逼得避无可避;必须面对,那就解决它,只要我们不想被它解决掉。
2003年5月,美国登山爱好者阿伦·拉斯顿在犹他州一座峡谷攀岩时,因右臂被石头压住被困五天五夜,为了逃生,他强忍剧痛,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先后将桡骨和尺骨折断,用自己的运动短裤当作临时止血带,然后用小刀从肘部将右前臂硬生生切断。从岩石下脱身后,为了与失血抢时间,他以超人的毅力爬过狭窄和风力强劲的峡谷,缘绳下到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里后与营救人员相遇,终于成功生还。后来,他的这一经历被拍成了电影《127小时》。
曾读过一篇《水塔上的小白杨》。那种子被风儿抛弃在水塔上,长成了一棵小白杨,虽是水塔,但其上面却极为干涸。小白杨不痛苦,也不悲伤,它费尽心思与气力让自己在生存条件极其艰苦的水塔上站稳脚跟,然后努力向上。文中写道:“小白杨懂得,在水塔这样近乎绝境的地方求生存,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了生存,不能娇气,不能和土地讲条件。”
很多人无疑是高贵的,但我觉得植物也是高贵的,动物也是。比如老鹰,为了再活三十年,可以忍着痛把喙砸破,然后用新喙把指甲拔出,再用新长出的指甲把羽毛拔出。
任何生灵都是趋利避害的,谁都不想被命运如此折磨,但既然倒霉事儿就这样毫无征兆地降临到我们身上,也只有接受它,然后努力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一切!
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愤怒;迷茫,就是才华还暂时配不上梦想。
能感到痛苦和迷茫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至少说明你是有知觉的,麻木者就不痛苦不迷茫了。有痛苦,就有救赎的希望;迷茫过,亦有领悟的可能。
所以,少一些自我攻击,把自我攻击的力气用来对付这些你必须面对的难题吧。一点点儿去啃那些或学习或生活中的硬骨头,直到品出它深沉而幽远的香气。
你可以的!
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