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近乎仁

力行近乎仁

《中庸》有云:力行近乎仁。也就是说任何一件值得去做的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仁者即有德行的人。努力做事与有无德行有何关系呢?我的理解是努力做事就是看重这件事,也看重自己这个人,如此把事儿当事儿,把自己当人的人,当然也就是有德行的人,至少离有德行者不远矣。反而言之,提了不算,说了不干,不说事儿,不靠谱儿,德行自然有亏。

力行需要虔敬以待。

日本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曾是日本内阁中最年轻的阁员,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大臣。她的事业从喝厕水开始。野田圣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打工,受训期间她需要每天把马桶抹得明亮可鉴才算过关。这项既粗重又污浊的工作让她极度厌烦。直到有一天,一名前辈在清洁完马桶后居然伸手盛了满满一杯厕所水当着圣子的面一饮而尽,即向她证明经他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连水也可以饮。此时,野田圣子才发现自己的工作态度有问题,而这种态度根本没资格在社会上肩负起任何责任,于是她对自己说:“就算一生要洗厕所,我也要做个洗厕所最出色的人。”训练课程的最后一天,清洗完马桶之后,她也毅然喝下了一杯厕所水。

我讲这个故事当然不是教我的学生如此饮水,而是想告诉我的弟子们,做任何事的态度其实都是人生态度。做什么事都凑凑合合,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事情搞砸了,你的人品也自然令人生疑。尤其是那些关系重大的事,对于学生而言,学业当然是最重要的,可是你若既不走心,又不出力,那不是德行有亏,是什么呢?至少虚度了自己的大好年华,辜负了父母的殷切期盼,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前不久发生的高考考生迟到十七分钟被拒绝入场的事便是如此,没有天灾,也没有人祸,可你偏偏在如此重要的人生关口迟到,又能怨谁呢?

力行需要矢志不渝。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其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人工去除雌雄同蕊的水稻的雄花,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生产杂交品种。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他当时是一个民校教师,但面对国家的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去世前,他还在搞研究,还在寻突破。他的目标是让所有人免于饥饿。一辈子,一件事,初心不改,壮心不已。

难的不是走了很久,而是走了一生。如袁隆平先生那样,可以为一件造福百姓的事倾其所有并矢志不渝的人,是大德之人。

学业也好,事业也罢,不虔敬,就容易得过且过;不守志,就容易半途而废。对于一个力行者而言,虔敬以待与矢志不渝,二者缺一不可。

力行,力行,无“力”,是不行的。“勤”者要有“力”,“勇”者要有“力”,“劳动”要有“力”,“努力”要有“力”,“勉励”要有“力”,如此,才能用这种种“力”换来“功勋”啊。

除了学业和事业外,其他有价值的事也需要力行。去力行“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去力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去力行“尽孝要趁早”,去力行“万物皆可爱”,去力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去力行“因为有过,所以宽容”,去力行……力行近乎仁。

虔敬以待,矢志不渝,亲身实践,执着无悔。这世间任何一件值得我们去做的事,都值得做好。

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