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都做不好我们意识之外的事
屠格涅夫说:“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却正由人的手所造成。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的快乐。”屠格涅夫谈的是人生价值的问题,而我关注的却是其中的“意识”二字,能意识到当然就有可能获得这种无上的快乐,但若意识不到则基本不可能获得。因为,我们永远都做不好我们意识之外的事。
对于学生而言,我认为最需要具备的是以下六种意识:生命与使命意识、形象与人品意识、感恩与担当意识、目标与规划意识、执行与反思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
敬畏生命,心怀使命;树立形象,优化人品;感恩付出,担当责任;目标设定,合理规划;执行有力,反思到位;敢于竞争,善于合作。一个学生如果能具备这六种意识并在这六种意识的指引下去学习、生活,只要天赋不那么差,就没理由不收获一个有价值的人生。但很多学生却做不到这些,所以只能抱憾。
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了,我经常听到一些学生这样说:“老师,你说的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我想说的是,大凡这样说的学生,其实并不是真的懂,他们只是觉得这都不懂有些没面子,所以才把做不到归结为这样那样的客观因素。举个例子,每堂课前把自己的课桌桌面简单整理一下,既能收好上节课的物品、准备下节课的物品,也能让桌面整洁有序,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还能对身边的同学产生示范效应。按理说这事儿应该很简单易行吧,但一些学生就是做不到。你问他,他要么说忘了,要么说时间太紧顾不上,反正不承认自己觉得这事儿没意义。再比如,上课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这样既锻炼了胆量,也能保证让每一个同学都听到,不至于浪费大家的时间,更是对提问者老师和听课者同学最起码的尊重,但有些学生无论你怎么引导他大声说话,他都是声细如蚊。
人只有真正认同一件事,才愿意去做好它。所有被迫的行为,结果都不会太好,整理书桌如此,回答问题亦然。
改变确实是一件挺难的事儿,因为这意味着你要离开舒适区。虽然很多舒适区已经发霉了,但那熟悉的霉味儿也会让人感到安全。“葛优瘫”就“葛优瘫”吧,虽病态,但安逸。所谓积习难改,正是此理。
那些在夏夜大腹便便还肆意露出肚子在公园纳凉的人,那些在晚上开车时一直开着远光灯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人,那些踩着地上的一片狼藉还能正常听课的学生,那些用经常飙脏话的嘴读美丽的中国诗词的人,他们绝没有最基本的形象意识。
好的意识是稀有资源,智慧的大脑才配拥有它。慵懒的大脑呢?懒得拥有它。
如果你意识不到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你,你就不会珍惜他们;如果你意识不到老师是渡你到彼岸的人,你就很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一次救赎;如果你意识不到改错的重要性而只是盲目刷题,你就不能实现每天进步一点点;如果你意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而只知道看手机,你就无法告别“俺也一样”;同理,如果你意识不到青春的短暂,你也就一定不会懂得青春的可贵。
有人说努力这件事最美好的意义就是,你将来能遇到你比较喜欢的人和事。反之,你不努力,你将来遇到的就是你比较讨厌的人和事,自己也会成为让自己讨厌的那种人。可是,还是会有人浑浑噩噩,不求上进,在通向讨厌自己的那条路上马不停蹄。
我们永远都做不好我们意识之外的事。
当我再次强调这句话的时候,我悲哀地意识到——我这句话对某些人而言,依然无感。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