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朋友”

谈“朋友”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上说:“朋,假借也,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是此理。

朋友有真朋友,有假朋友。

真朋友与你交往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让你高兴,而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好;假朋友只会让你高兴,会不会让你变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真朋友看重的是“道”,假朋友看重的是“利”。

唐代先后杀死二王、一妃、四宰相的大太监仇士良在退休前曾向同僚传授过一套“驭君之道”。大概意思是你们要天天围着皇帝转,一直让他吃喝玩乐,醉生梦死,反正别让他读书,别让他亲近儒生,因为亲近了儒生,皇帝就会知道前代兴亡的道理,那么你们这帮人就会被疏远了。被疏远了,也就没权可弄了。

简而言之,把皇帝的朋友圈锁死,别让他交真朋友。真朋友远了,玩儿伴们才能大取其利。

真朋友不必每天跟你腻在一起,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假朋友常常喜欢凑在一起,小人之交,甘之如醴。

苏轼与张怀民,在承天寺静赏无边月色,不说话,也能看出他们是真朋友。真朋友就是两人在一起一句话都不说也不觉得尴尬的人,完全可以你调你的素琴,我阅我的金经;假朋友如果不在一起聒噪咋呼几句,一定会影响“友情”的。

交真朋友的起点是尊重对方,亲疏随缘;交假朋友的起点是拉拢对方,利益交换。

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他只是谦恭有礼,待人友善,却并不刻意去经营一份友情,但是人们都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只要他们愿意,一定可以交友天下。真朋友让你的世界变得更开阔。

相反,一个没有朋友就过不下去,一个没有朋友帮着自己打发寂寞与无聊就痛苦不堪的人,哪怕平时有一堆所谓的朋友,甚至和这些“朋友”构建了一个排外的圈子,也只能让他的世界变得更狭隘。

真朋友凭原则与你交往,假朋友凭喜好与你交往。

魏征生怕太宗成不了尧舜,直言敢谏,太宗有时生气,但国家蒸蒸日上;

李林甫生怕玄宗成了尧舜,口蜜腹剑,玄宗往往欢喜,但国家江河日下。

那些让你抄作业,帮你骗老师甚至家长,和你荒废时光却从不规劝你半句的人一定不是你的真朋友,你们成为“朋友”不是因为志同道合,而是因为无聊或者寂寞。

有首老歌的前两句是这样的:“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第一句话规格很高,大有相识遍天下、知己能几人的孤独感。但第二句话却功利非常,交朋友就是为了路好走么?朋友是拐杖、路牌,还是车票?

这些年带班我都不组建班级微信群,都是组建QQ群,今年用的是钉钉群。因为使用QQ群和钉钉群只要家长在通讯录里点击我的头像就可以小窗口聊天,而微信群却必须得彼此加好友才能单独交流。我觉得连朋友都还不是,一加就是好友,未免太快了些。何况等重新一分班,大部分都成了僵尸好友,除了能壮大自己的好友群,除了在翻找某人的微信时用时更长,有多大意义呢?一般情况下,只要重新一分班或学生毕业了,我都会第一时间解散班群。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在带这伙儿学生时我一般都不加任何家长的微信,但若重新分班或毕业后孩子都已经不跟我了,家长还申请加我好友的,我会干脆利落地点击通过。因为我相信,这时的申请者肯定是走心的。走心的,咱一定要珍惜。

朋友,贵在走心。

前些年班上一个女弟子跟我说:“老师,我感觉你跟我的距离太远了。”

我笑着回答她:“那有什么关系,是同道就好了。”

只要是同道,哪怕距离再远,只要知道他和你的心在一起,只要知道他和你走在同一条路上,便已是最佳距离。就像三毛说的,哪怕距离再远,想起时都会在心头泛起温暖,这就是朋友。

如果你还不够格做一个真正的朋友,你所结交的一定也不会是真朋友。说白了,你只有涵养自己,丰富自己,温润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君子,才能有真朋友。还有,因为你是这样一个你,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爱你敬你,别说是朋友,甚至都能把你视为姐妹兄弟。

那么,扪心自问,你做到这些了吗?

愿你能拥有真正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不用太多,一个便已足够。毕竟,真正的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起犯犯错,一起吐吐槽,就成真朋友了,许慎就该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