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意识

公共意识

公共意识包括公共规范意识(比如有序排队)、公共利益意识(比如注意自身的防疫)、公共环境意识(比如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公共参与意识(比如主动做志愿者)等。公共意识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具备的公共精神。拥有公共精神的公民越多,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2021年5月9日,首都机场公安局接报,当日首都机场某出港航班上一名旅客因占座被航空公司拒载导致航班滑回。接警后,民警及时到场处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将其带下飞机。经查,该乘客在飞机滑行过程中,不听乘务人员劝阻,强行坐到其他舱位并拒绝离开,为保障航班的安全和秩序,该航空公司拒绝其乘机。

之前听说过不少高铁霸座的案例,这次的飞机霸座着实刷新了我的认知,原来人可以豪横到这种程度,理不直,而气壮。

为了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去年国庆期间,浙江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海底森林展览会。展览会中有不少名贵的化石标本和娱乐设施,只是没想到,才开展9天就出事了。在志愿者为大家介绍展馆内的标本时,不断有小孩子去触摸标本,甚至有的孩子用石头去砸标本。志愿者多次提醒孩子不能触摸、扔石头,无奈孩子太多,根本阻止不过来。不仅如此,展馆内的娱乐设施——玻璃球,更是直接被弄坏了。由于孩子太多,一些熊孩子在玻璃球里来回进出,互相打闹,强掰玻璃球的门,导致门被掰断,2万元的玻璃球,仅开展9天就无法使用了。

今年五一期间,很多景区的人物雕塑都被一些人骑了脖子,工作人员劝走一批又来一批,有的孩子被大人默许,有的孩子则是被大人抱上去的。于是相信:一个熊孩子背后是两个或多个熊家长(注意,“熊家长”这个词可以直接敲出来)。我们这个国家公民意识的增强,还任重而道远。

最难保持干净整洁的是公共环境,最难培养节约意识的是公共环境,公用电话最易损坏,共享单车最难维护。就是因为是公共的,人人有责,所以人人无责。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负责级部工作以来,我一直把检查老师们下班关电脑和学生们去用三餐前关多媒体当作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我跟老师和学生们说:“我们浪费的不是学校的电,而是地球的资源。而资源是有限的。”

今天你不遵守规则随便插弱者的队,别人也跟你一样,那么明天你就有可能被更强者插队。

今天你不注重自身的防疫,别人也跟你一样,那么明天你就有可能被感染。

今天你乱扔垃圾、大声喧哗,别人也跟你一样,那么明天你就只能生活在一个肮脏而聒噪的世界里。

今天你不想当志愿者,别人也跟你一样,那么明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只能自己来。

今天你随便浪费资源,别人也跟你一样,那么明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只能没资源可用。

综上所述,公共意识越差,自己非但不能获得利益,反而损坏了社会生态,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自己的生存处境也只能变得更糟。而公共意识越强,文明程度越高,受益的人便会越多,每个人的幸福指数才会更高。

新学期开学之初,我听有的班主任说班里的学生都不想做班委,认为会耽误学习时间。这就是缺乏公共参与意识的表现。试想如果人人如此,纪律没人督查,卫生没人提醒,班级不能良性运转, 那么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学生又如何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呢?就算学有所成,也顶多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罢了。

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了一首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精致利己,缺乏公共意识与契约精神,最终伤害的只能是自己。

增强公共意识需要提升站位,把自己当作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来看待——我怎样,我所处的社会就怎样。所以我们在书店保持安静,文明礼让,有序等候,带着孩子做公益……

增强公共意识需要保持敬畏,把自己当作世界上微不足道的一分子来看待——我很渺小,我需要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不在电梯里吸烟,不高空抛物,不哄不抢,不带孩子闯红灯……

雷锋说:“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李镇西老师说:“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两者都是有着极强公共意识的人。我觉得真正的公民不是说他拥有了哪些权利与义务,而是拥有了较强的公共意识。为山九仞,非一篑之功;万物可爱,非一人之力。

个体大气,社会温暖,世界美好,未来可期。当我们行走在这样的人生旅途之中,心情是多么明媚呀。那就让我们增强公共意识,从一个真正的公民做起吧!

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