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复盘
复盘,是围棋术语,也称 “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一般用以自学,或请高手给予指导分析。围棋棋手在训练的大多数时间里并不是我们以为的与人搏杀,而是复盘。
下围棋的高手都有复盘的习惯,或者说没有此等习惯的棋手很难成为高手。韩国围棋国手李昌镐便是复盘这件事的忠实践行者。他的围棋风格十分务实,那就是“与其多处妙手,不如减少失误”。有时他都已经中局屠龙成功了,但他还是会复盘、再复盘。好事者问他在反思什么,他说虽然自己是大胜,但通过复盘还是能发现自己的一些失误之处,不然赢得可能会更快一些。你说气人不气人?跟李昌镐对弈的棋手都特别头疼他这一点。只要你有一点儿失误,李昌镐就会立刻抓住战机,而在一目甚至只有半目的优势下,他也不会急于进攻,而是与对手打消耗战,并且保证自己不失误。很多棋手被他磨得极其难受,想摆脱困境,而越是如此,就越是容易失误,然后输得更惨。而那些没有再失误的棋手,最后也会因一目或半目之差输掉比赛。
世界上最痛苦的死法原来是明知必死,却又无可奈何。
李昌镐习惯复盘,终成围棋国手;曾国藩习惯复盘,铸就不朽人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个资质相当平庸的人,与同为晚清四大名臣的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相比,他最笨。光秀才就屡次不得第,这个屡次是几次呢?六次。尤其是第六次的时候,他的考卷还被官方列为反面教材,被斥为文理不通,希望其余考生引以为戒。曾国藩当然也痛苦,也感到羞耻,但他痛定思痛,仔细剖析自己,最后他分析出,虽然自己基础扎实,但是文字欠灵活,文章过于拘谨,导致文章文理不通,缺乏打动人的地方。他想到的办法是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使得文章变得生动灵活、能打动人。一年之后,他中了秀才,并连续考中举人、进士,一时间名震湘乡,成为湖南人的骄傲。
如果没有那次深刻的自我复盘,就不会有后来的曾国藩。
复盘就是自我剖析,然后寻求改进和提升的点,以求突破。想提升棋力,需要复盘;想科举过关,需要复盘;想学习进步,同样需要复盘。
复盘要静心,这是前提,沉心静气,莫让心绪浮躁。
复盘最好在安静独处的时候,静坐观心,当然也可以静卧观心,比如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可以复盘一天所学。能在头脑里将当天各科的知识点绘成思维导图最佳。绘不出思维导图,能想起一天下来自己掌握的硬核知识点也可以。若头脑里一片空白,就需要提高课堂专注度了。
复盘要细心,这是关键,抽丝剥茧,切勿错过细节。
筛子的孔越小,越能使所筛之物干净。细心复盘,筛出所有问题,不留死角,绝不允许自己在同样的地方摔倒第二次。到底是审题的问题,还是计算的问题?到底是不够规范的问题,还是术语不严谨的问题?到底是卷面的问题,还是时间分配的问题?诸如此类,想,就想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复盘要狠心,这是保证,反躬自省,不对自己留情。
王阳明说:“擒山中贼易,擒心中贼难。”所谓自我剖析,当然是先剖而后析,没有为自己开刀的决心与勇气,是无法高质量复盘的。不敢大胆复盘的人类似于不敢去体检的人,怕检出这高那高,影响心情。这种逃避型心态除了延误病情外,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手术刀向内,该检查检查,该切除切除,切除了就健康了。就像鸡蛋,内力打破是生命,外力打破就只能做食物。
复盘时分析自己,也可分析对手。这样可使复盘的意义最大化。
分析对手至少有两个好处。
第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法有云:善攻者,攻其所不守也。
第二,取长补短,借力打力。自己内功一般,那就吸取对手的内力。
静心开始,细心分析,狠心纠错。反思自己,研究对手,更上层楼。既能减少低错,又能整合资源;既能瞄准目标,又能提高效率;既能培养理性思维,又能增强道路自信。
《大学》上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复盘,就是在超越自己,就是在自我更新。今天你复盘了么?
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