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人只错一次
每次大考成绩出来,几乎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唉,低级失误太多了,如果没有这些失误的话,在班里我至少可以前进十名……
但是,世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有犯错的时候。有一次孔圣人到自己的学生子游当“县长”的武城,听到弹琴唱诗之声。孔子有些不屑地说了句“割鸡焉用宰牛刀”,意思是说治理这么小的地方,用不着礼乐。比孔夫子小四十五岁的子游严肃地回敬老师道:“您从前可说过的,做官的人受教育就会多仁爱心,老百姓受教育则容易被管理。” 也就是说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孔子赶紧说我跟你开玩笑呢。
圣人都会犯错,我们普通人就更难免了。不过虽然难免,但普通人中的那些佼佼者会尽量让自己少犯错。如何少犯错呢?那就是认真。认真是减少低级失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或者说习惯。当然那种名为失误实则是硬实力有欠缺比如概念模糊不清等情况除外,若硬实力不行,只靠认真是远远不够的。
什么叫认真?认真就是严肃对待,不苟且。认真的人只错一次,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
要想做到认真,我认为第一态度要端正,第二注意力要集中,第三自我惩戒要及时。
态度端正才会严肃起来,注意力集中才能避免低级失误,自我惩戒及时才能及时自纠自救,三者缺一不可。
我曾经遇到过学生学案不写的情况,问他为什么,他说感觉都会,没必要写。这就是典型的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够严肃的体现。如果会了就可以不写,不会更可以不写的话,那么任何训练题便都失去了意义。会,也要写,只有动笔才能梳理思路,完善细节,颗粒归仓。更重要的是保持和强化题感,类似于运动员的肌肉记忆,也就是条件反射。比如一看到语文病句题出现“目的是为了”就知道一定是错误的,比如一看到英语选词填空就很自然地去考虑单复数或时态、语态。一日不练,功夫减一半;两日不练,成了门外汉;三日不练,只能靠边站。所以,别跟我扯什么感觉自己都会了,只要你还在错,就老老实实把空给我填满。
再说注意力集中。只要不是身体的原因,任何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其实都是自我管控能力比较差导致的,要么抵制不了诱惑,要么抗拒不了干扰。只有能让自己达到心神合一的无我之境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低级的欲望靠放纵就可以实现,高级的追求则必须靠自控自制。一百多年前,波兰有个小姑娘,名叫玛妮雅。她学习非常专心。有一次,玛妮雅在家看书。姐姐和几个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听见、没看见一样。过了一会儿,姐姐和这些同学走到玛妮雅身后,悄悄地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大家看了都很佩服,再也不好意思逗她了。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告诉同学们一个简单的方法,当你又开始放纵自己时不妨问问自己:现在这个三心二意的人,能不能配得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后说一下自我惩戒的问题。一般人都不愿意跟自己过不去,大部分人或者说绝大部分人想的都是“生活已够沉重,何必难为自己?”但是,几乎每个成功者都是习惯难为自己的,比如头悬梁的孙敬和锥刺股的苏秦。大家倒不用这么悲壮,但至少不能犯了错跟不犯错一样,好歹要对自己有个交代。以语文的名句默写为例,它是整个高考体系里面最简单的一道题,因为只有这道题有明确的范围。而每次大考也只是考其中的几篇而已,而每篇也只有那么几个难写的字而已。如果连这种题都错,就应该自我惩戒,让自己难受一些。你应该恶狠狠地对自己说:“瞧这点儿出息,这种题都拿不下,怎么考好大学?”电视剧《亮剑》中团长李云龙让战士们用真刀真枪进行训练,有人表示不解,因为这样容易受伤。李云龙说:“训练不流血,战场会丧命。”
自己对自己狠一点儿,生活才能对你留情。这是考试的铁律、打仗的铁律,也是人生的铁律。自我惩戒可以减少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意识地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就是一种成功。
成龙唱的一首老歌《壮志在我胸》中有这样几句歌词:“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茫茫未知的旅程,我要认真面对我的人生。”
我一向认为学习态度就是人生态度。认真学习就是认真生活的一种体现。孔夫子说:“不迁怒,不贰过。”希望我的弟子们将来遇到任何题目都能做到题不二错,因为,认真的人只错一次。
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