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是生活的死亡
德国有一句谚语:“懒惰是生活的死亡。”听起来有些吓人,但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手脚懒则困于原地,头脑懒则不思进取。日复一日地混日子,被日子混了也不自知,可不就是活死人么?
懒的本质是逃避,是得过且过。懒人不撞南墙不回头,或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或见了棺材也不落泪。心理学上,把采用逃避、消极的方式来面对问题的心理倾向,叫作“惰性心理”。绝大部分懒惰的人宁愿承认自己懒,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逃兵和懦夫。毕竟说自己懒惰,比说自己怯懦要有面子些。问题是你连自己是个懦夫这件事都不敢承认,还有什么面子可言?
懒惰分为行为上的懒惰和思想上的懒惰。当然很多时候二者是并存的。毕竟,“懒”是心字旁。
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我先后三次让他到黑板前听写了同一段古文,他都是空着其中“劳其筋骨”的“筋”字,诚实地表示不会写。到考试的时候,恰好考到了这段古文默写,他居然还是空着那个“筋”字。他的懒惰与无畏让我目瞪口呆。
还有一个学生,他的桌子每天都是乱七八糟的。我开班会对“打理好自己的一平米”这件事统一要求,统一指导;下来后对其单独要求,并亲自示范。跟他交流时他也知道桌子乱不方便找学习资料,既影响自己的听课节奏也干扰身边的同学。但几个月过去,他的桌子依然跟摆摊卖货的一样,犬牙交错,旁逸斜出,琳琅满目,一应俱全。他的懒惰与坚持让我顿时失语。
我曾这样跟某些学生对话:
我:请某某同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嗫嚅良久)
我:这个知识点是必考点么?
学生:是。
我:那么,你掌握它了么?
学生:还……还没有。
我: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还未掌握的?是现在,还是早就知道?
学生:早就知道。
我:早就知道为何不想办法去掌握呢?
学生(嗫嚅良久)
我:你觉得这个知识点很难么?
学生:不……不很难。
我:距期中考试还有几天?
学生:三天。
我:我再问你一遍,你知道它是必考点么?
学生:知道。
我:好的,那你打算何时掌握它?
学生(嗫嚅良久):明天吧。
我:你如何掌握它?
学生:问同桌。
我:你俩儿同桌多久了?
学生:多久……好些天了。
我:好的,明天把这个知识点给同学们讲一遍。
懒惰者要么不知道事情的利害,要么知道利害也不去调整更改。而且绝大部分懒惰者都是知道利害的,我管这种人叫清醒的糊涂人。就像隋炀帝一样,他明知道因为他作天作地,海内大乱,自己早晚要倒霉,但他宁肯感伤地对着镜子说“好头颅,谁当斫之”也懒得去改变,照样玩赏取乐,醉生梦死,直到被宇文化及勒死。这种“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清醒的糊涂人可悲可叹又可恨,就是一点儿都不可怜。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童话,里面讲了一个叫懒懒的小男孩儿的故事。他懒得离谱,后来为了实现抱负就去了懒人学校。开学典礼上,懒人学校的校长躺在床上给懒懒和同学们讲话,讲着讲着居然睡着了。这样懒出创意懒出风格懒出精神懒出节操的举动给了懒懒莫大的鼓舞。后来,懒懒和他的死对头懒蛋角逐三米慢跑的冠军,也就是谁最后到达终点谁获胜。两人趴在起点处胡吃海喝,一动不动。懒懒看自己长得太快了,于是就开始节食。懒蛋不会节食,越来越胖,只能最先到达终点,懒懒获得了胜利。但是他的全身器官发现主人如此之懒还能得到如此荣誉,于是都罢工了。呼吸停了,心脏也不跳了,懒懒因公殉职,名垂懒史。这个童话故事让人啼笑皆非,却又掩卷沉思。君不见那些惰性入骨的人双眼无神,两脚无力,头颅低垂,未老先衰。即便不是懒懒其人,又有多大分别呢?
相由心生,此言不虚。
泰戈尔曾这样写懒人们的惯常心态:懒人总会在寻找斧头时对自己说:“天哪,但愿找不着。”找到了不得干活儿么?找不到才可以理所当然地休息。懒人总是可以轻轻松松地给自己的不作为找到理由。
任何一只鸟都是爱干净的,哪怕临死也会最后一次梳理自己的羽毛,质本洁来还洁去。在爱惜羽毛这件事上,它们绝不犯懒,不给自己找任何理由。那么人类的羽毛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每个人不同阶段必须肩负的使命。使命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每个人与这个世界建立一种严肃联系的必需品。如果连使命都懒得去担当,这就不仅仅是习惯问题、性格问题,而是道德问题、人格问题了。严格来说,懒惰的人,便是玩世不恭的人。玩世不恭者,灵魂不严肃。
有人说教育就是激励和唤醒。我觉得应该调一下位置,教育就是唤醒和激励。还未唤醒,如何激励?唤醒什么?就是唤醒学生对学习的使命感。但问题是我们可以唤醒一个沉睡的人,却难以唤醒一个装睡的人,也就是那种什么道理都懂,但就是没有行动力的人。自欺欺人是装睡者的通病,这还算比较轻的症状。如果连自欺欺人这样的事都懒得做,完全浑浑噩噩、迷迷糊糊,就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所以,拒绝懒惰,心怀使命就好了;拒绝懒惰,立即执行就好了;拒绝懒惰,自我督促就好了;拒绝懒惰,欢迎惩戒就好了。
要想学习好,只要课前预习到位,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及时复习,有疑必问,有错必改,善于借力,心态阳光,珍惜时间,懂得规划,每天进步一点点即可。这些道理几乎每个老师都会讲,但学生落实的情况却是千差万别。每一个环节都懒一点儿打一些折扣,就会被落下老远。
当然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貌似勤奋其实在重复做无用功的人也是懒惰的,这便是思想上的懒惰。就像你拿着一把铁锹,每天准时准点到不同的地方去浅浅挖一锹土,挖了一辈子也没把井挖出来一样。应付式勤奋比常态化懒惰更可怕,因为他会让当事人以为自己还是蛮勤奋的,这样的人在失败之后可能会抱怨老天不公,甚至会形成反社会人格。
罗曼·罗兰说:“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会让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稀有气体是元素周期表上的0族元素所组成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单原子气体,很难进行化学反应。因此它们被称为惰性气体。其实人也是如此,人一旦成了一个惰性十足的人,就很难与那些优秀品质比如自省、勤奋、创造等发生化学反应了。
懒惰者也会感到失落和疼痛,比如学生考不好的时候,运动员竞技水平下降的时候等。但因为他们都有好了伤疤就忘了疼的绝招,所以他们无往不败而又无往不胜。只要还能凑合,还能逃避,还能撞钟,就按部就班地沉沦下去。懒惰者没有经营自己人生的能力,甚至连参与别人人生的能力也没有,更不用说改变自己的人生、优化他人的人生了。
懒惰是生活的死亡。懒人从无能开始,以无能结束,一辈子都注定是无能之辈。
张衡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人应该善待自己,但你若对自己太好,一定会把自己废掉。行动起来吧!不要等到夕阳西下,晚钟敲响,回首望去,山河依旧。自己这一生除了按部就班地老去外,一无所成。
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