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友同行

择友同行

孔颖达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也就是说师出同门便是“朋”,志趣相投即为“友”。如果既是同班同学,又彼此志同道合,就可以称之为“朋友”了。

“朋友”分很多种,有交情深厚的“挚友”,有真诚纯朴的“素友”,有坦诚相见直言相规的“诤友”,还有交情深笃至死不相负的“死友”;有不计贫贱的“杵臼之交”,有自幼交好的“竹马之交”,有不以贵贱而异的“车笠之交”,还有友谊深厚的“金石之交”,等等等等。那么对于中学生而言,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呢?孔夫子给的标准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即正直、诚信、见多识广。我觉得可以再简化一下。两点就可以,一是人品端正,二是态度端正。

人品端正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有同理心和同情心。

同理心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同理心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的人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沟通时无法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不愿意倾听。第二等级的人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与人沟通比较真诚,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想法表露出来,能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够倾听。第三等级的人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能够使人不知不觉地将内心的想法、感受说出来,能够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够用心倾听。最高等级的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有优秀的洞察力与心理分析能力,能从别人的表情、语气判断他人的情绪,以对方适应的形式沟通。

简单说来,有同理心的人能做到心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会违纪不断,让父母操心;不会好逸恶劳,让老师堵心;不会乱丢乱放,让环卫师傅累心;不会东拉西扯,让身边的追梦人乱心。他们不会一肚子的负能量,一脑子的垃圾情绪。他们深知自己拥有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他们怀着感恩的心。

心理学认为,同理心是亲社会性的重要表现。与有同理心的人同行,你会觉得这个世界美好而温暖。

同情心是指对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觉察与同情感,能了解到他人或外物的痛苦,从而产生恻隐之心。如果说同理心是一种内在气质,那么同情心就是一种感情能力。

培根说:“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我觉得最高的美德应该是博爱,但同情无疑是道德中很重要的一种美德。富有同情心的人也许不会成为什么大善人,但至少不会成为大恶人。

简单说来,有同情心的人能体察“众生皆苦”,不冷漠孤僻。他们不会鼓励想要轻生的人跳下来,不会用开水去烫蚂蚁,不会躲在暗处当键盘侠伤人,不会给同学起侮辱性的外号,不会在老师哑着嗓子坚持上课时无动于衷,更不会看到父母的辛苦后依然荒度光阴。

同情心是关怀、助人、分享以及道德感等社会品格养成与社会交往技能组成的基本元素。没有同情心的人就不会体会别人的感受,自然也谈不上关心别人、与别人分享了。

同情心是分担和感受别人忧伤的一种能力。与有同情心的人同行,你也会觉得这个世界美好而温暖。

有同理心的人大气,有同情心的人悲悯。大气者胸怀开阔,悲悯者胸怀温厚。胸怀开阔则世界广大,胸怀温厚则人间有情。与既有同理心又有同情心的人同行,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

态度端正,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人态度和学习态度。

做人要积极,靠谱只是底线,一定要离不靠谱的人远点儿。什么样的学生不靠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责任”的学生。

学习要刻苦,努力只是底线,也一定要离不努力的人远点儿。什么样的学生不努力?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荣辱”的学生。

做人要积极,要敢于尝试,要闻过则喜,勇于剖析自我、完善自我;学习要刻苦,要规划清晰,要勤字当头,善于利用时间、有始有终。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与这样的人同行,你会觉得心里特别亮堂;刻苦的人像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与这样的人同行,你会觉得身上充满力量。

积极的人不会怯怯懦懦,拖拖拉拉,牢骚满腹;刻苦的人不会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得过且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肝胆相照,就有臭味相投;有手拉手走向完美,就有手拉手走向悲催。

与有同理心的人同行,远离自私的人。

与有同情心的人同行,远离冷漠的人。

与积极的人同行,远离颓废的人。

与刻苦的人同行,远离懒散的人。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你的朋友中没有这样的人,请先审视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如果确定自己是这样的人,我建议你要么换掉朋友,要么宁肯独行。

201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