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性:自组织系统:个体的出现

4 个体性:自组织系统:个体的出现

不知何故,在遥远的过去的某个时候,某个地方,在地球这个行星系统中出现了自组织。这一特点意味着在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自组织能够从内部做出反应。

与上一章讨论过的无生命组织进行一番对比很有意义。对于那些无生命组织,组织的定义以及组织的目的是由某种外部因素决定的。而对于一个自组织系统,组织的目的是由这个系统的内部因素决定的。任何特定的自组织系统的反应目的都是提高该系统实现其存在目标的能力。

例如,公司创立者构成的群体就是一个现代的复杂自组织系统。为了创建公司,他们首先必须为他们的共同行动设置一个目标:“我们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为台式电脑提供维修服务。”他们必须在公司创立时就决定公司的人员构成——合作伙伴、员工——以及如何决定公司的人员构成。在最初创立的时候,他们就必须确定公司的支撑部门的构成——他们将需要怎样的物品,需要用到什么样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在公司开始运转之后,他们必须确定将来继续进行自组织的目的,确定怎样调整这些目的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

所有的公司都是自组织实体。它们必须随时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反应能否促进生存目标的实现会一目了然。如果它们无法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就有可能破产,无法作为一个有目标的实体继续生存。

最早出现的自组织系统也是最简单的自组织系统,每个这种自组织系统就是一个由一些物理部分组成的单个的物理实体,这些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方式由支配着自然界的法则决定。对于这些特别的系统,通常也有一个独特的物理实体,即一面“墙”,将其内部组织元素和外部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分隔开来。这一分界墙是系统定义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它,自组织系统就不复存在。

但是还有更多的自组织,它们的本质和起源到目前为止需要追溯到理论层面的解释。这些自组织系统内嵌入了一系列特定的目标:

它们直接将组织活动指向生存这一首要目标,指向即使在受到自身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时继续作为一个系统而运作这一目标。

它们参加一些能够促进第二目标的活动,第二目标对于它们而言几乎和自身繁衍这一首要目标同样重要,是为了保证同类系统的持续存在及保证具有相似特征的系统数量的增加。

这些目标的来源是一个谜,如何去执行这些目标也不得而知。我们也不知道这些驱动因素是怎样将自组织系统活动指向上面所提到的两个目标的。这些直接的、目标导向的因素是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运作的?它是怎么运用这些个体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如何运用生物个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如何保证这些相互作用与系统的目标一致?

有一个被称为“有生命系统”的此类系统。这类系统在地球上的出现代表着“生命”的出现。被分界墙隔开的自组织系统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代表了“个体”的首次出现。个体的、独特的自组织系统正在展现出个性化特征。

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目标而进行自组织的系统展现出的行为,从人类的观点来看,会被我们标记为“有目的的行动”。对于人类而言,“有目的的行动”意味着关于他们追求的目标的知识——不管是有意识地追求或潜意识地追求。这些是否适用于所有生物?答案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