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自然哲学

36 概述:自然哲学

有些自组织将自己定义为生物,支配着这些自组织实现自己全部三个目标的能力会因自己适应环境和/或控制环境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在世界观的能力范围内,他们推进了自己实现生活目标的进程。

除了周围的人之外,一个人所在的环境由他们生活的物理世界构成。将物理世界的运行方式纳入世界观——为了帮助他们适应或控制物理环境——被古希腊人称为自然哲学。本书的第五部分将详细探讨自然哲学的主要元素。

我们已经知道,人类个体通过学习他人认识他们各自的世界观中与自己相同或相似方面来提高自己认识自己的世界观的某些方面的能力——提高到人们能够运用语言就这些方面进行交流的程度。有些群体致力于认识物理环境的方方面面,我们常常通过它们所努力认识的这些方面来辨别这些组织。直至现代,人们才开始将这些群体中的个体成员称为“自然哲学家”。在下一章中,我们将讨论这些自然哲学家的名称为什么改变,又是怎样改变的。

“哲学家”这一称呼使用了两千年并不是偶然的。字典中将“哲学”定义为“与某个特定领域或活动相关的一系列的思想或信仰”。“思想”和“信仰”两个词用得恰到好处,并且对清楚地理解哲学家的工作至关重要。哲学家的工作即想出——更确切地说是创造出——一些概念和智识构念,这些概念和构念是哲学家自我意识上的反思,创造的目的是将一些重要事件融入他的世界观中。思想指的就是自然哲学家的思想,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要谨记在心。思想存在于创造思想的人的头脑中,并用人们创造出的新词,或者由自己的经验改编而来的词命名。它们与其他词一样可以与他人共享,也和其他所有词一样,会在分享过程中产生歧义。在自然哲学发展史上,至今都不乏在任何特定时期不同的人,或者不同时期不同人对同一个词持不同认识的著名案例。但这些必然情况只是人们对相同词语持不同认识案例的一小部分,因为正如我们所见,个人语言的独特性适用于所有词汇。

自然界中有很多事是人们在思考过之后会识别出来的。其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自然界的复杂性:自然界是由无数互相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系统,其数目已超出人类所能列举或识别的能力范围。所以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唯一一种现实的方法就是选择并认识自然界中的一些子系统。选择哪些子系统去研究是个人选择和个人品位的问题,但我们不能无视这样一个事实:被选择的子系统每时每刻都在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与所有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且人不可能完全理解子系统的运行方式——因为自然界整体运行的复杂性已超出了任何人所能理解的程度,因为我们永远无法确定我们已经彻底认识了整个系统。

第二点是每个思考自然哲学的人认识到的,即对给定的子系统的解释都是暂时的,并且一直在发展变化。我们无法拿出一种在人类经验面前能够站得住脚的永恒不变的结论性解释方案,不仅是因为子系统内部成分互相作用的复杂性(在互相作用中总会出现一些新特点),而且子系统同时正与其他子系统进行相互作用。对于这些子系统所在的系统而言,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在不断出现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掌握的。人类在过去的两千年中一直在研究自然哲学的这两个方面,而并非在近代才认识到。

认识自然界的运行涉及三个不同的时间范畴。首先,人们试图认识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我踢了一块石头,石头飞了一定的距离;我又踢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却没有动。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两块石头会不一样?为什么第一块石头以当时的速度和方式运动?我踢的一脚对它的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二块石头为什么没有动?人们在与周围的一些行为互相作用的同时需要认识这些行为,这样他们才能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推进自己目标的实现。

其次,人们想要认识所在的自然环境将来的运行方式。他们想要预测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事件会怎样展现,这样他们就能够思考出一系列能够逐渐提高他们实现自己三个目标能力的进一步行动,从而继续自己的生命。预测是自然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每个人都想要生存,想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不只是现在,而是在其有生之年都有意义,对将来的预测对人们实现以上目标非常有帮助。预测让人们完全有可能将未来生活展现出来,而不用完全根据随着时间不断产生的“现在”的经验不停地调整。

第三,人们还想要认识自然环境过去的运行。这一愿望与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愿望是相关的。研究过去是对揭示未来的理论进行检验,如果一种关于物理事件随时间发展的理论是有用的,那么这种理论必然同样适用于任一时间,不管是过去的还是将来的。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对过去的记录中,过去是可以作为关于未来理论的检验的。

这第三个愿望激励着人们研究自然发展史这一充满了复杂性和猜想的领域。在一些相对较近但却罕见的对物理现象做了历史记录的案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如何理解那些用以描述这些物理现象的词语。但是在多数案例中,必须在自然界中寻找对过去的研究线索,包括创造出关于自然界的现状对研究自然界过去状况的作用的理论。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首先,我们必须时刻谨记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个体的世界观以及相关的理论只是个体的。我已经反复强调过,群体是通过成员假设他们的世界观具有共同特点,假设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我们无法查明群体中所有成员的世界观——或者这些世界观的任何一方面——是否一致(几乎可以肯定是不一致的)。没有一种世界观是适用于所有人的。而且,即使有这样的共同世界观,我们也无法证明这种世界观是“正确”的。我们所说的“正确”的世界观至少是终结性的,永恒不变的。“自然哲学”和“正确”没有共同点。

另一方面,所有世界观都存在“有效性”的问题。人们总是在问自己的世界观是否在任何特定时候都能帮助自己认识世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他们的世界观对他们而言就是“有效”的。世界观是否有效完全取决于本人的想法。因为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的群体就会有同样的想法。只要群体成员认为实现群体的共同目标是有用的,群体就会认为他们对世界的一些共同认识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