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和对解释的追求
自我意识将人类实现自己生存目标和繁衍目标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自我意识让人类知道他们能意识到周围的环境。他们能够思考他们认为与环境相关的方面。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记忆思考环境以及环境的构成部分如何随时间而变化。他们能够利用语言这种简单的表达形式极大地扩大他们能认识和思考的环境的范围。
此外,自我意识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与所处环境不同,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能够识别将自己与环境区别开来的界限,能够思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看作独立的个体,他们就能够思考各种认识环境的方式,思考环境是怎样影响他们的,思考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人类的自我意识将人类与其他生物区别开来,让人类能够思考以上所有问题,并且知道自己在思考什么问题。
知道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周围的环境与思考自己的行为影响环境的方式是不同的。前者是发现、记录、记忆的行为,后者是分析、思考的行为,是自我意识的结果。这就不可避免地帮助人们认识到通过影响周围的环境,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环境的控制。
所以人们思考怎样用自己的行为控制环境,这就将他们的行为导向更有效地认识自己的生存目标。人们试图弄明白具体的行为和随之发生的事件之间是否有关,以便将具体行为导向具体的结果。
人类能够同时从多个方面认识自己周围环境的能力是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因为这种能力使人类能够知道他们采取的任何行动可能带来的各种结果。
同样,人类意识到并且开始思考人类行为对环境的改变似乎也会影响到自己,从而促使人类思考将人类和环境紧紧连在一起的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即便人类因其个体性的存在依然保持着与环境的区别。
人类要思考的这些问题量很大。人类思考这些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相信,如果他们足够努力去思考,他们就能掌控环境,成为环境的主人。
人类对所有这些相互关系的思考——关于环境的不同方面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不同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与人类之间不同方面的关系——被称为“解释”。解释的一般形式就是“这些事物和那些事物有关,它们一起变化,所以当我们意识到其中一个事物的存在,也会发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从最宽泛的意义上看,按照我们的世界观,当我们把一个事件与其他事件联系在一起时,可以说我们就在开始“解释”这个事件了。
所以,自我意识让人们思考对环境的控制,进而寻求对人类生存有益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