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政治

33 政治

自组织群体是如何自我组织的?

人们以此为目的采取的各种不同机制构成了政治。和任何自组织一样,这些机制涵盖一系列复杂的、不间断的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因为任何群体都是更大群体的子群体,这些机制也必须包括与群体之外的人进行交流,不论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其他群体成员。因为地球上任何人类群体都存在于物理环境中,所以这些机制也包括了群体与物理环境的合作。

同时,正如我们所知,在所有这些合作发生之时,群体中每个成员都在不断地对自己的世界观进行再评估——换言之,每个群体成员都在对自己的自组织系统不断地进行重新组织。

我们不能夸大这些合作的复杂性,在任何环境中,这都是所有政治的复杂性的中心。

我们来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知道群体为达到具体的目的而进行自组织。之所以组成群体,是因为群体中所有成员都认为通过共享他们的知识和活动去推动群体目标的实现可以加强他们实现个人目标的能力。为了吸引成员加入群体,群体目标不一定与每个成员个人的特定目标相似,但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群体成员的个人目标相关。

群体目标涉及的范围越广,或者说群体成员越多,要实现群体目标需要的活动种类就可能越多。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在群体内部自组织子群体的形成,每个这种自组织群体都致力于选择群体承担的活动整体中的一个子集。因此,子群体变得专业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离心力,这种离心力往往将维持群体的向心力抵消——离心力是统治的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离心力表现为谋求群体中子群体最重要位置的动力。

前面几段中我们提到的例子在每个自组织群体中都可以看到。无论是公司(大公司或小公司)、政府(大政府或小政府)、学校、慈善组织、宗教组织或者任何其他此类组织,群体的成员们都会共享一些首要的目标,都会将他们自身的那些活动分解到自组织子群体中,都会致力于争取他们子群体目标的首要地位。与此同时,整个大群体也正在积极争取它在自己所属的更大系统中的首要地位。

那么群体是如何维持凝聚力的呢?为了让群体保持凝聚力并作为一个得到认可的自组织实体而存在,群体成员必须参与各种只致力于防止群体解散的合作——即位于所有政治事务核心的协商。我们已经从广义上对这一概念进行过界定,政治协商是持续性的,永远不会停止。它们存在于核心家庭,存在于狩猎部落,存在于国家政府,存在于小型的新兴公司和世界500强公司——它们无所不在。构成协商的交往机制也是群体自我组织的机制。

(即使是那些维持生命个体的各种组成部分的交往也可视作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正在进行的一系列协商,而生命个体就是其组成部分构成的自组织。当组成部分不能达成一致为实现个体的共同目标而合作时,个体就会“生病”,而且如果这一冲突不能得以解决,生命个体就会死亡。)

所以自组织系统所固有的偶然性对维持系统存在的协商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偶然性会使谈判结果突然发生意外变化直到变化稳定下来。偶然性会导致群体分裂成很多不同的自组织群体,解体为互不关联的个体。偶然性会导致突然形成强有力的子群体,这些子群体的目标与最初形成群体的目标根本不同——这种特殊的分裂形式会使那些因共同追求而结盟的人之间在谈判结果变化之前发生尖锐的矛盾,并且感到被背叛。偶然性会导致群体追求的目标重点发生巨大的意外变化,甚至导致群体本质发生彻底的改变。偶然性以群体的长期易分裂性为基础,如果群体要生存下去,就需要群体成员不断努力来抵消偶然性。自组织群体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对偶然性永远保持警惕。

总之,政治本身是不稳定的,建立在政治谈判基础上的大厦就像建立在流沙之上。政治本身就有倾向性,群体内部形成的任何子群体总是一股将联结群体的纽带撕裂的离心力。通过开发所有政治活动都必须发生的框架来“掌握”政治的本质根本不起作用。这样做总会遭遇所有自组织系统的行为特色——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