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实质:自组织系统内在的随机性

31 交易的实质:自组织系统内在的随机性

仔细研究自组织的财产,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特点。要理解这个特点,必须重新审视这些自组织系统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知道,自组织的形成一般基于两个目的:生存和繁衍。为了实现自组织系统的目的,自组织的成员必须相互协作,为了应对每个成员不断发生的变化,包括由于成员自身调整而引发的变化,他们必须在相互协作过程中反复调整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应对他们所属的上一级子系统发生的变化,即环境的变化,他们还必须调整自身的构成及与他人的协作。

在实现其双重目标的过程中,自组织系统行为的复杂性是自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我们会逐渐发现这一特征是自组织存在的一个决定性特征。

当我们谈到人类个体时,过有意义的生活这一人类的第三个目标将人类的自组织系统与其他自组织系统区分开来。我们发现人类个体行为的复杂程度显著增长。一个人对有意义生活的认识,不仅依赖于他自身时刻发生的各组成部分的互相协作以及与环境的协作(例如,取决于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或者他人对待他身体的方式),而且,实际上首先取决于时刻发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自我反思意识。每个人都在不断进行思考,而这些不断变化的思考取决于其大脑对从外部世界接收到的传播信息以及对自己进行的思考的不同理解。

作为自组织系统,人类个体内部的巨大复杂性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我们几乎无法掌握这种复杂性,“掌握”是指能够对其特征进行清晰稳定的描述。任何尝试都会陷入使得复杂性增长的漩涡,因为欲掌握复杂性的本身就增加了被掌握内容的复杂性,因为这种尝试本身就是做出尝试的人其复杂思考过程的一部分。这是无限回归的一个经典案例。

天生就不能被稳定且清晰描述的状况叫做偶然。词典中将“偶然”定义为“无统一模式地进行”,“模式”的定义是“质量、行为、趋势等的综合构成的一致的或有特色的组合”。

在任何人类创造出的世界观中,自组织系统或子系统,如宇宙、人类个体、人类或人类群体,从根本上都具有偶然性。从有研究记录开始,对偶然性概念的研究就是争论的焦点。西方宗教在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有的宗教支持偶然性,一神论则认为原则上自组织在人类理解的范围内。我们发现,根据西方宗教的一神论文化,这一问题已经再度浮出水面。

这种想法的含义对于逐渐理解人类个体的行为意义重大。我们知道人类设计某种世界观的努力正好与此相悖:我们感知到我们是世界的一部分,而设计世界观是对世界强加一些可理解的模式。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在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任何时候世界观的调整都源于此人正在经历的变化。所以我们设计的可理解的模式的稳定性只是暂时的,这让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感到自己只是在黑暗中蹒跚而行,对我们所处的位置、宿命、实现目标的方法一无所知。

但是,认为我们在任何时候的世界观都具有持久性会导致我们的目标彻底无法实现。我们在与生活中固有的偶然性抗争的过程中所持有的世界观越静态,生活对所遭受的偶然性越不会有反应。持有不变的世界观必然导致自我毁灭。

所以,除了我们已知的和更多将要遭遇的矛盾,人类的状况还存在另一个矛盾:人类必须进行的混乱状态和徒劳地总结世界观的规律之间的永恒的斗争。请注意,“精神失常”的定义是“相对永久性精神障碍”(经常被称为“心理障碍”)。唉,对照这一定义,我们所有人天生就是“疯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就会发现,精神的永久“障碍”才是最危险的——也就是说,无法形成暂时稳定性的精神状态在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持续存在;同样危险的是精神的永久“正常”——即精神无法在必要时灵活地对感知到的宇宙的内在混乱要素做出适应,也无法对为进一步实现目标必须建立的灵活的世界观所具有的内在不稳定性做出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