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解释(1):超自然力量
正如我们所知,发现各个事件发生之间的联系是所有解释的起点。构建世界观并且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包含在内是有用的。例如,发现地形和植物有关(“按照我的经验,某种结果实的树和一种地形正好有关”)对找到维系生命的食物是有用的。这会让人努力改变其所在地的地形,使之更接近他所知道的与某种果树相关的地形。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积累这些联系。随着一个人变得成熟,他能够修正自己的世界观并且让自己的世界观变得更加丰富,从而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更加能够控制自己实现生存目标所做的努力。
但是,简单的联系只有有限的价值。而且联系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人可能会发现也可能不会发现;可能会认为自己发现的联系不会成功;或者发现自己找到的一些联系前后矛盾,在实践中不总是有用。
人类历史早期就开始追求有用的解释,在最早有记载的历史中出现了很多种解释。我在这里展示说明的解释类型并不完整,因为新的解释会不断出现。我们从人类历史早期出现的一种解释开始探讨:
观察到的事件之间由无法观察到的力量联系在一起——“超自然力”——但表现出拟人化的特点。
人思考自己的世界观的特点,并且总结出一些——或者全部——特点,这些特点就像“突然冒出来”一样。换句话说,这些特点不能作为世界观的基本组成部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发现自己非常口渴,这时我看见一个湖,用手碰了一下,我发现湖里是“水”,我又把手伸进去捧了些水倒进嘴里,再咽下去,这时我不渴了。这些事件联系了起来,我发现了这些联系,并用他们来解释为什么不口渴了,并且口渴的时候就反复用它来解释。这种解释是有用的。但也不一定总是这样,当我遇到盐湖的时候,我会将之标记为值得注意的事物。
但我的经验中没有从一开始就能够解释湖的存在的经验,这种联系无法作为我已理解的内容融入到我的世界观中。即便我很善于观察并且足够聪明,也去过很多地方,并且注意到地形和湖之间存在一些关联(“当河变宽时湖就出现了”),问题只是被延迟了一步:是什么导致河的出现和变宽?
为了解释这一问题,我假设有一种不可抗力,并试图将之融入我的世界观。这种不可抗力就是“超自然力量”,我不能直接观察到,没有数据能够直接从这种不可抗力进入我的数据接收器官。我引入这一概念作为一种我间接体验到的事物,而这种间接体验来自于它对我直接体验到的世界所施加的影响。
因为有很多事件的出现不能直接与其他的经验产生联系,就出现了很多需要求助于超自然力量的情况。人类的早期历史表明人类确定了一些超自然力量,并把它们跟很多事件联系起来。为了诠释这种解释,我将用一个普遍的例子简单解释一下:“神”这个标签的使用。问题是,怎样让假设超自然的神的存在成为一种有用的解释——而不是说“事情就是这样的,是神的旨意”?
人们用了两种方法尝试让“神”帮助人类。由于神有很多人类的特点:神能够说话、有意识和自我意识、有记忆等特性。但最重要的是假设神能够控制人类世界,这是人类所不能及的。
神用来控制人类世界的方法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总体上与人类已经提出的控制人类世界的方法相同。只是神比人更强大更睿智,所以他们能够比人类实现更多的控制。但是,人们认为神对人类世界的控制能力也是有限的。因为很多已经发生的事不像是人类认为的那样是由具有人类特性的神使之发生的,有些事件好像超越了人类的认识范围,是人类无法解释的。这些事件好像完全是偶然发生的,出乎人们的意料。
因此,神本身——以及整个世界——都被认为受制于偶然性,受制于“命运”这种任何实体包括人类或者超自然力量都无法跨越的一种绝对力量。尽管人们尝试去解释,但宇宙从其核心就被认为是随意的、偶然的,不属于任何一致的或稳定的世界观。
由于神的力量令人生畏,所以人类依然不得不想办法利用神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生存下去的目标。拟人论在这里起了核心作用。每个人都知道让自己开心的事物——比如美味丰盛的食物、美好的事物、舒适的环境等。人把这些事物送给神以获得神助是合乎情理的。神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并且作为一种拟人化的实体不能直接被看到这一事实并没有改变他们可以被取悦的事实。所以,人类想出了一些办法,通过提供食物、献祭、提供优美的住所(寺庙)等,希望利诱神来帮助人类。
人类用来赢得神的赞许的第二种方法是利用了一个假设,假设神懂得很多语言——不仅懂得独一无二的神的语言,还懂得这种提出假设的人类的语言。神懂得每种情况下每个人的语言!所以,神能够直接跟人进行语言交流——或者在人清醒的状态下与人对话,人能够听到神说话,或者在人的梦中与人交流。神与人交流的重点是让人准确地知道神希望人做的事。这样人就能清楚地知道什么行为会取悦神,然后通过实施这种行为从而让神帮助人实现自己的目标——反之,如果只是出于自利,神会通过让人实施一些行为,从而实现神的各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