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隐秘的安全感/西窑头村3号楼陌生人民宿

因为隐秘的安全感/西窑头村3号楼陌生人民宿

大多数人在乡村可以短暂地获得一种放松,有时仅仅为视觉的放松。西窑头村的景色质朴,但并无特殊。我是依从自己的体验去设计的。在我经历波折和痛苦的时候,封闭自己的视觉和躲在一个庇护所里成为我的诉求。我想起许多中外历史人物,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放逐成为他们强大自己的历程。我希望除去一些外在要素,让来到这个村子的陌生人找到喘息的地方。在这间拒绝风景的房间里,通过自我放逐的心理来建设一种深层次内观的放松,并激发出对未来的信心。

img

项目鸟瞰实景图

img

项目沿街外观/保留一段残墙和院门

我的确也接到过不少乡村项目的设计邀请,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施。但这给了我思考乡村项目的经验。在这些项目中,其实我没有摆脱地域主义的影响,试图用木屋架、夯土、砖、混凝土和玻璃这些材料和构造来创造一种建筑师眼中适合乡村的地域性建筑。但这些建筑其实都是伪装成“当地人”的“陌生人”,对当地人而言未免有些伪善。所以西窑头村这个项目,我正视我作为乡村陌生人的这个身份,并表达一种作为陌生人如何理解或者改变当地风貌或激活当地生活的简单直接的姿态。这样虽有些莽撞,但我是把当地人和陌生人以平等的地位加以考虑的。

西窑头村以前的民居四周都是包围着连续的象征边界确权的围墙。我的设计不过是在这个场地强化了这个传统类型。其实乡村是个熟人社会,即便家家户户之间有高墙,也挡不住别人窥视和搬弄是非。但作为接待外村人(陌生人)的民宿,陌生人的在地安全感有时不得不建立在封闭的环境里,并需要制造一种自保的体验。所以我把墙体升到7米,创造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形象。这堵在本地人和外村人眼中解读意义可能不同的墙可以同时为双方所接受,最终成为我塑造陌生人形象的手段。

这个室内的设计原型可以在大量关于修道院房间的描述和绘画中找到。与其说是监狱,还不如说是庇护所。既然我想建构一种自我放逐的体验,那么室内就需要呈现最简单静默的布置。取悦人的各种小摆设都被摒除,包括时钟。这是个重新体验时间的场所,作为住户只能通过天光的变化来估算大致时间。确切地说,你会体验那种摆脱时钟精准的计量而产生的模糊感。也许只有这样,天空才能取代风景和屏幕,这样光就能成为空间里主宰变化的要素。你要知道,早上起床往往是情绪最低落的时候,这时的一道光打在你的头上,你一定会想起什么。

我把每个房间变成一个单独的建筑。对,没有走廊联系。走出房间就是户外。其实我们常见的四合院及农村大院,基本都是这种类型。从这个角度而言,我是将传统建筑类型加以修整后重新组合。这个院子的核心还是中央的庭院。可惜因为消防的缘故,庭院中央的火塘设计被取消了。其实火塘作为一种聚合中心的历史性已经不存在,就连勉强代替它的电视也丧失了类似功能。智能手机彻底取代了家庭生活中心化。我想设置火塘,意图在本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建立一个可以消除戒备的场地,显然没有做到。在陌生人民宿里,彼此不认识的陌生人还是需要社交的。

img

阳光透过天窗落在墙面上

img

庭院/房间作为单独的建筑体块出现

img

总平面图

img

轴测图

img

庭院夜景

如今的中国乡村,包容性极大。当地人不仅接受我这个“陌生人”,也接受其他建筑师的作品。他们欢迎建筑师来改变空心村面貌。陌生人很快被接纳成为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