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后面

写在后面

“场所精神”是建筑学家诺伯舒兹于1979年提出的,对个体的地方认同感与建筑和室内设计营造的氛围做出辨析,“场所”即为个人情感的物化。身处后工业时代,场所文化认同的张力给设计美学带来了诸多思考和机遇。

通过设计可以传达恒久美丽的故事,为环境和人建立一种独特联系,它在浸透的某个瞬间,唤醒着人对场所沉睡的遐思,绽放出设计之美变革人心的力量。仿佛电影场景那样,从白天走向黑夜、从公开走向私密、从喧嚣走向低语,在某个短暂的转场,一种相由心生的震撼之感便会席卷身心,爆炸性的光芒得以闪耀。设计的真实和想象是相互滋养的辩证存在,三年多的防疫限制,我们无法自由出行,对在地场所亲身感触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物理屏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暂时的出行和交往,却无法阻隔我们对场所设计之美的向往。

或许你不是建筑师或设计师,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真实的在地经验和确切的心领神会。好比海滩上的日落、白雪皑皑的群山、某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迹、某件颇有创意的艺术佳作,甚至是最新捕获的海胆的鲜美。你或穿越一片深邃林地,或模仿茶道的细致手势,或笨拙地跳起广场舞……无数场所旅行的平凡瞬间,或多或少驻足于我们的脑海中,漫游着、周游着、云游着,指引着我们走出迷雾,发现自我。

这便是,场所遨游的设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