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有诚”沉浸式餐坊(中国武汉,2021)
2025年09月26日
“利有诚”沉浸式餐坊(中国武汉,2021)
对于英雄城市“武汉”的概述,在此我不想做过多赘述,谨以“利有诚”沉浸式餐坊的设计语境纾解我对故乡的情感。城市演进与既有文化交互的过程中,更具鲜明符号特征的场所设计美学,裹挟着生活气息、文化元素和在地属性,弥合着新冠肺炎疫情时代下城市濒临消失的社会情感。这样的场景,是中国城市千城一面背景下的一抹沁人心脾的甜,从城市记忆载体中汲取情感养分,来孕育滋养高楼商厦与错落旧楼的感触和情愫。
“利有诚”的设计通过对城市在地文化要素的提取,将情节关联性与故事建构性结合,还原老武汉代表性地标,从少男少女爱情起点的“江汉路天桥”,到历经离愁悲欢的“京汉火车站”,从心向往之的“武大牌坊”,到见证百年岁月的“江汉关码头”,不断挖掘着“武汉故事”,将英雄城市的宏大画卷,赋予在地的观者更为厚重的感染力。将引起共情的叙事场景置入纵横动线、空间次序及视觉元素中,物质空间的叙事结构被打散重组、自发生长,叙事主体和场景转译出情感与记忆的载体,通过“共时性”“多事件”和“同空间”,将多场景跨时空堆叠,唤醒城市中社会关系与集体意识的裂变。
“利有诚”沉浸式餐坊还原老武汉百年岁月的地标印象和市井市集,斑驳的石板墙、市并的旧街景,在超高跨度和尺度的城市中心内,糅合着人们旧时的生活场景,绘制着棚户区自由生长的非常规空间。此外,在方案设计的细节上,梳理城市背景,整理现代历史上“大武汉”概念的出现与延伸,从城市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建筑风格、街头文化、社区文化、小吃文化、品牌文化、牌匾沿革和方言语系九方面进行剖析,展现城市发展与社会情感的前世今生。从本土化族群性的在地属性出发,通过故事化空间和场所性记忆,策划不同主题的文旅服务与产品,营造社会情感意象并持续输出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