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虽远,行则将至
和所有创业者一样,我身兼多职;和所有创业者一样,开始的路总是步履蹒跚。创业的第一个阶段,我积极借鉴国外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
在创业一开始我们常常陷入一个尴尬的局面:我们的建筑无验收标准。我只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路,我就做开路先锋;没有标准,我们就制定标准。
在国家智能制造、工业4,0的大环境背景下,智能化设计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我的主持下,昆仑绿建已经完成了智能化设计软件的自主研发工作。我们已经实现了将参数全都输入软件后,系统自动通过九种算法输出实现各种建筑体的功能。
单从装配式木结构智能设计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已经与发达国家达到同等水平。与国外CNC现成的设备和软件相比,我们已经打通设计与制造的关键环节,设计完成后智能机器人直接可以进入制造环节。我们用自己的软件完成弯道超车,起步更快,加速度更大。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在2022年冬奥会上,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大放异彩。如果整体建筑是一条蜿蜒的巨龙,由昆仑绿建承建的木质遮阳顶棚就是这条巨龙熠熠发光的鳞片。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钢木组合结构,这种组合既保证了结构的合理性,也符合建筑的功能要求和形式,最重要的是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从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起,我们就完全以技术为先导,充分利用木材特有的易加工性能,以及自重和强度等特性,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几何形态和山地气候条件,从而实现蜿蜒盘旋的建筑效果。
面对尺寸巨大、形状各异的异形梁,我深刻意识到,如果仅通过传统人工生产,不仅耗时耗力,且精度、进度都无法满足要求。为此,我指示团队精心研发了首条大面幅的柔性机器人。这样既保证了每根构件的定制化的精度要求,同时又满足了工业化的批量生产要求。
昆仑绿建采用机械臂系统取代人工读图和放线的传统生产过程,同时提升了切割、开槽、打孔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整个项目后期的快速安装打下基础。由昆仑绿建承建的赛道木结构遮阳棚项目亮相于北京冬奥会,我们整个团队都非常骄傲、自豪。虽然过程很艰苦,但看到项目高品质交付并呈现在全世界面前时,一切都是值得的。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现在木结构设计、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国家“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行下,整个社会对木结构的认可度逐年提高。木结构建筑的应用领域逐渐从大型公建到文旅酒店、乡村振兴领域。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大众对居住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木结构建筑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更能满足现代人“逆城市化”的需求。
我经常问自己,我的设计的灵魂是什么。我联想到人们常说人生的三个境界,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其实也不需要立刻知道答案,毕竟我还在路上。建设就是建筑,回归建筑的本源,你感受到什么,它就是什么,吾心安处即吾乡。
我常常对身边的人说,我们的工作是追求美的一项工作。那么,亲爱的朋友,就让我们在更美好处相遇。

成都道明竹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