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普通人生活的神圣性/结缘堂
风语筑的董事长李晖邀请我为他的第一个乡宿文创综合体项目设计一些东西,但我不打算设计民宿、书店、餐厅、茶室这类广为人知的产品。我希望建筑能够作为工具来激发我们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困境的思考。
我认为当下那么多人热衷到原本并非著名的风景区里短暂过一种新生活,本质是追求“他处”来躲避现实中诸多焦虑。可是一旦新鲜劲过去,无论在哪个他处,关于健康、教育、工作、财富的焦虑总会如同暗流再次冲上心头,当然还有爱情和婚姻,几千年来这一直是我们的困惑或是痛苦。于是我决定设计一个“结缘堂”,让进入青龙坞的人有机会进入其中,能够反思或测验一下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问题:爱情和婚姻。

红线缠绕成的三角形建筑
我受传统文化中“朱丝萦社”的启发,希望用红色的线来缠绕出整个结缘堂。我甚至更进一步摒弃建筑性,红线只需要缠绕出一个视觉形象,而不是一个实体的物理空间,它不需要遮风避雨。从而在这个小山坳里创造一种关于思考而形象不确定的建筑效果。最后在风语筑创意总监刘骏的建议下,李晖和我都同意用碳纤维作为红线来编织结缘堂,尽管这在中国还没有先例。我要求通过一根连绵不断的红线编织出结缘堂的整个空间结构。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机器人控制算法,在机器人的有效运动范围内,完成了4米高、3,8米宽的大型建筑构件的一次性成型,并通过有效的几何优化算法分配材料的密度,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结构的性能效率。用独创的多层复合空间结构编织技术将建筑的密度控制在每立方米18千克,并实现了400千克的承重能力。是的,结缘堂和以往你看到的碳纤维亭子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有楼板,起码可以承载4个人,而且要悬挑,这样结缘堂就可以飘浮在空中了。

利用红线缠绕而成的三角形建筑

项目夜景,如一团红色的火焰
结缘堂就像一个可以进入的,但充满隐喻的火焰。站在里面有些摇晃,你们不确定这是牢笼还是堡垒,脆弱还是坚固。你们好奇,也许还有些恐慌。但它却是美丽的,不可拒绝的。执行团队用一天半时间把这140千克的火焰安装在青龙坞的路边山坳里。结缘堂就是一个乡野之中的神圣空间,一个不需要考虑地位、财富、年龄、性别的神圣空间。任何人,偶发性地在这个狭窄的神圣空间里,思考一下什么是爱情和婚姻,决定是否做一个不需要别人评价的承诺。我总觉得乡村有了超越城市的文化架构,才能真正复兴。这个结缘堂,我把它看成复兴的火种。我不要一个坚固的建筑来证明所谓的爱情和婚姻。因为有时我会这么回忆爱情:“你的呼吸声是雨声,多么渴望这甘霖能再次降落我的脸庞。”
它们都成了景点,因为和我们自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