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谷隐

林栖谷隐

“林栖谷隐”取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中“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项目独立于村落外围且体量不大,房子主人希望房子建成后不是孤立和封闭的,可以从中感受到村落的氛围和空间。

img

林栖谷隐平面图

img

林栖谷隐手绘图

img

林栖谷隐建筑实景图

原来的旧房子是当地常见的双坡顶形态,是江浙古民宅的基本形态。项目中老房偏安一隅,周边并无集合村落。当地政策规定新建建筑的体量不能超过旧建筑的体量。

我将原来的建筑体量拆解成几个基本几何单元,组合成一个立体的微型村落;并且重构了建筑的内部空间及外部形态,建筑屋面高低起伏,与背后的延绵的山形相呼应。房子和院子前后错落,以前晒台中的松树被巧妙地保留了下来。建筑中间的体量向前探出,宛如一只伸出的手。南侧立面向外界开启一扇通透的大窗,在此可以眺望远处的竹林,吸引着前来做客的朋友。建筑主体层层后退,隐匿于山林之中。房子在外部环境中呈现出一种前后进退的模糊存在,既可以被隐约察觉,又不可通观全貌,若隐若现。古人以退为隐,以进为出,而隐于山林,不论进退,后天下之乐而乐。多年以前的村落,能工巧匠云集并能各施所长,房子的建造技艺,园林的叠山理水,村落的规划布局,很多方面一点也不比城市落后,并留下了大量没有经过“设计”的设计。

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很难企及,也许可以先尝试放下形式,不为建筑而建筑,只为场所,将一种纯粹的同自然的关系用现代的语言诠释,融入环境,“师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