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技术的连接——从真实到虚拟
2022年,米丈堂艺术生活空间中最新的变化,是我们将原来木作展厅和室外的庭园一起申请了“青藤美术馆”。“青藤美术馆”的名字,源于院子里漫天的紫藤和中国大写意画家徐渭的名号“青藤长老”。明末的徐渭以创新对传统进行批判,是在当时僵化的社会文化氛围当中极其可贵的革命性精神,这种精神成为我们建立青藤美术馆的初衷。上海已经有100多家民营美术馆,青藤美术馆的建立不仅能丰富米丈堂艺术生活空间的内容,成为串联其他业态的核心,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它代表了我们对从真实空间到虚拟现实的最新思考。就美术馆本身而言,90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和600平方米的室外空间,在上海并不具备特别的场地优势,但是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一个从真实到虚拟的不断进化的全新概念美术馆。现在元宇宙和虚拟建筑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技术的临界点,在各种技术子项逐渐成熟的情况下,我们会将它运用到美术馆实体的项目当中来。建筑师在其中的角色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不仅做实体的空间和建筑,在虚拟世界,我们也会尝试以全新的思考方式去打造最具震撼力的体验。相对于人工建造向数字建造的跨越来说,由真实建造到虚拟建造的跨度更大,因为在虚拟的空间里,我们完全可以不用顾及当下的所有规范及条例,以及各种空间的限定,放飞的只有想象力。但是除了想象力,我觉得对人本身的感受的研究,包括对基本情感的连接是虚拟建筑最重要的部分。在真实的建筑和虚拟的建筑当中,我们都想获得能打动自己的体验,连接基本的情感。从2020年开始,建筑学领域唱衰不断,但是在每一次大的危机到来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机会窗口出现,虚拟建筑的窗口是建筑学和设计发展的下一个宏大蓝图。但虚拟和真实并不是完全对立和切割的,我们做青藤美术馆的目的就是将这种真实和虚拟做深层次的连接。传统的美术馆当中,我们在一个具象的空间里欣赏艺术作品,但在青藤美术馆,你可以由室内到室外,由有形到无限,不仅在一个自然的环境中观赏艺术作品,而且在无限的数字科技中,获得截然不同的体验。建筑师会和艺术家一起创作,创造出多维度的艺术的震撼和记忆,从而艺术记忆是和每一个人的生活相联系的,它基于我们的文化背景和成长时代,通过抽象的语言,将艺术家的个体经验和观者的群体经验进行连接,从而达到触动心弦的目的。这就是艺术的本质,而无所谓是真实的感受还是虚拟的感受。虚拟建筑和虚拟空间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艺术表达的方式,它的纬度的跨越是巨大的,也给建筑师和艺术家带来了全新的机会和挑战。在虚拟的空间建设当中,设计是唯一的竞争力,建筑设计相对于其他的设计门类来说,也并非具有任何的技术优势,大家重新回到了设计的起点,共同创作让人感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终极体验,才是设计的唯一追求。
2022年5月,青藤美术馆将伴随着空间里紫藤花的绽放而来临,绽放是一个瞬间,但是艺术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我希望能够很快让大家看到我们对于虚拟美术馆和现实美术馆的连接,让大家体验一种在不同时空和维度不断生长的记忆。

3d打印艺术装置:云上坐

青藤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