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化的连接——从木作到建筑
“与文化的连接”是我们的创作方向。人们靠着自身抽象能力的象征体系,不仅累积了自己的经验,也累积了别人的经验,并且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这种传承的方法,就是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当我们仔细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哲学各方面的成果的时候,你会发现,大部分的累积和思考对于当下的世界还是有很强的应用和实践意义的。我国现代建筑从一开始就全盘引进西方的技术和方法,对于我国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建筑设计行业来说,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一旦我们掌握了现代建筑的基本方法之后,会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如何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文化背景进行连结,形成中国当代的在地性和文化性的表现方式。
这个观点在我们做木作设计的时候,表现得更加充分和明显,我们从2008年开始进行木作设计和制作。源于2003—2004年,我在法国留学的时候,大部分的法国建筑师工程项目是不饱满的,这和法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有关。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做一些与建筑相关联的设计工作,一方面拓展了建筑学的领域,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建筑师的职业范畴,这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因为当时所有的中国建筑师都在忙着大干一场,使新的工程尽快上马,基本上很少有人想到未来,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建筑师的职业发展路径。所以,在做事务所的同时,我们开始了木作设计和研究工作,因为对于中国的建筑师来说,木工和建筑师在传统的职业范畴当中就是一体的,建筑师如果想去做一些和建筑稍微有差异的工作,首先可能想到的就是家具设计和制作,当时也有一些设计师开始做设计师品牌的家具产品,但大多数是室内设计师,因为所做的产品很容易和他们的设计项目进行链接。而我们开始做的准备工作,就是研究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大木作和家具小木作的系统,在整理这个发展脉络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我们拥有非常辉煌的过去、略显贫瘠的现在和不知所措的未来。明清以后,中国的传统家具系统就戛然而止,代之以西方的建构和生产体系。到目前为止,除了作为非遗保留的传统家具生产,中国的家具领域都是被西方的现代家具所统治的。而我们所理解的对于中国家具的传承,不仅仅是对于明清一些具体家具样式的传承,更多的是对于生活哲学的整体的分析和传承。当你了解得越多,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互相渗透的体系,从文学、绘画、造型、陈设到建筑空间。

改造后的镜花园的门头

缘圆椅

双生几

米丈堂木作透明工坊和传习所
米丈堂的最初构思源于中国的传统书法,特别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抽象艺术,融入了中国人最根本的哲学思考。米芾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对于书法本身的钻研投入,在精神层面给予了我们目标和方向。在具体的艺术提炼和表现上,也具有传统和现代之美。对于米芾的研读,给予了我们丰富的创作源泉。“米丈堂”的名字,源于“米”与“丈”的中西方单位尺度,在有英文名“MINAXDO”后,我们检索到“米丈堂”,历史上就有此称谓。苏州归氏园中叠山名家、画家周时臣仿太湖洞庭西山林屋洞设计,在园中筑有“米丈堂”,米丈即爱石成癖的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自称。可见历史和现实在冥冥中自有巧合。
“风骨”系列是米丈堂木作最初的产品系列,设计灵感源自米芾书法之要法——“骨法用笔”,将提按顿挫、粗细转折之笔法融入每一件产品的造型结构,以体现当代中国家具的筋、肉、骨、气。
“风骨”者,有“风”之俊逸潇洒,更内具“骨”之刚毅坚韧。传统书画笔法注重行云流水之中蕴含铮铮笔意,外呈灵动,内收锋芒。“风骨”系列家具,造型流畅典雅,宛若一挥而就的行草篇章,设计制作严谨遵循家具的结构受力原理,每一处节点都切合书法行笔中的“略停”,而显得坚实有力。这一构思,作为产品的DNA,不仅体现到“风骨”系列中,也贯穿到后续的每一件设计之中。为此我们在空间中设立了“米丈堂木作透明工坊和传习所”,现在已经成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始了木作设计实践之后,也从另一个层面,丰富了我们对建筑的理解。建筑除了现在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性的表达应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于是我们将同心路1号餐厅“镜花园”作为创作对象,以木构建筑为主题,将7个包房赋予了不同的主题,在不同的房间里,木头以不同的面貌呈现,营造出“镜花水月诗书聚”的主题。原来的房屋是砖木结构,我们保留了那些精美的木质屋架,空间的其他界面处理与之呼应,随着植入不同的木板彩画和我们的家具作品,一个带有浓郁文化气息和木作特征的特色餐厅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此外,我们还打造一种更极致的体验,一个17平方米左右的空间,用999根木头通过参数化的设计,由木作师傅手工完成了一个名为“万宗归一”的茶室,所有的木棍指向房间地面中心的一条虚拟的轴线,在方与圆之间实现两种形态的转换和融合。这些不同长短和角度的木头,虽然看起来各自不同,但它们都指向使用者的内心。走进空间后能够迅速地安静下来,由外部的纷繁迅速过渡到平静安定。我们想打造一种只来一次就永生难忘的空间体验。“万宗归一”茶室完成后,效果非常好,完全达到了我们的目标,成为“镜花园”最别致的所在。在国内外媒体发表以后,引起了纽约著名艺术策展人Bettina Prentice和Isolde Brielmaier的注意,邀请我们带着这个作品参加了2019年香港半岛酒店“艺术回响”项目,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期间,半岛酒店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体验和展示,成为四件参展作品中最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一件。尽管木作和建筑是不同的领域,但是基于传统文化的连接,我们可以把它放到同一个纬度上进行思考,呈现出相得益彰的面貌,于人的内心和使用上,形成完整而抽象的表达。

镜花园餐厅的“诗”包房

镜花园餐厅的“书”包房

半岛艺术回响项目:Wonder Room
2021年,我们又在空间中开设了“花食乡”料亭,做创新的日本会席料理,这是在建筑和文化上最新的连接。

“花食乡”料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