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不取孔明

三苏不取孔明

老泉《权书·强弱篇》云:“管仲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呜呼!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汉高帝所忧在项籍,而先取九江、取魏、取代、取赵、取齐,然后取籍。秦之忧在六国,蜀最僻、最小,最先取,楚最强,最后取。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与魏氏角,其亡宜也。”又论曰:“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取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

东坡论曰:“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孔明之所恃以胜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乃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长驱东向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颍滨论曰:“刘备弃荆州而入蜀,则非其地;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纷之冲,则非其将;不忍忿忿之气以攻人,则是其器不足尚也。”其说盖用陈寿所谓“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之语耳。

虽然,孔明岂可少哉?

注释:

①老泉《权书·强弱篇》:苏洵《权书·强弱篇》。苏洵,号老泉,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权书》是苏洵的著作,共十篇,主要探讨治乱成败的规律。

②项籍:项羽,名籍。秦末项羽同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事详见《史记·项羽本纪》。

③角:战斗,较量。

④长驱东向而欲天下响应:向东长驱直入,想让天下人响应这次行动。

⑤颍滨:苏辙自号“颍滨遗老”。苏辙作品今存《栾城集》。

⑥“不忍”二句:不能克制自己的怒气,攻打敌人,是他气度还不够高。器:气度,器量。

⑦陈寿所谓“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陈寿作《三国志》,其中《诸葛亮传》认为诸葛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